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3部分

甚至於遷怒到晚輩身上,”孫綱有些不滿地說道,“中堂大人不遺餘力的幫他,他還這樣,實在是有些過分了。”

孫綱有理由生氣,康有為們弄的那些爛事,不都是李鴻章幫著給擺平的麼?他有什麼理由這麼對待這位一心為國的老人!

“只要能與國有利,一點委屈算得了什麼。”李鴻章明白了他的心意,寬厚地笑了笑,臉上突然現出一絲落寞之意,緩緩說道,“老夫擔心,六王爺若一去,這朝中可能就會再起波瀾啊。”

孫綱聽了李鴻章的話,暗暗心驚,恭親王奕眼下生了病(按孫綱的估計可能是心肺病一類),他早已透過北洋軍情處知道了,只是沒想到他會病得很重,這個訊息對他來說,可是個危險訊號。

因為,如果恭親王真的不在了,朝廷裡就說不好要發生什麼事了。

(二百六十五)老頭子的奇怪舉動

恭親王奕忻是清代滿族權貴當中比較有見識和才學的一個,可以說是目前中國政壇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恭親王奕忻是最早支援中國的洋務運動的開展的滿人之一(所以會被滿族守舊權貴稱為“鬼子六”),是滿族當中極有威望的重臣。他多年來和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等洋務運動領袖關係密切,而且他和清流黨南派領袖翁師傅的關係也很好,同清流黨北派領袖徐桐和李鴻藻關係也不錯,因此對清流黨也頗有影響力。在滿人當中,他是唯一一個能和這麼多不同派別的漢人重臣相處融洽的人,是滿漢大臣之間不可缺少的調解人,因此也深得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器重。光緒皇帝凡有所舉措,皆和恭親王商量後施行,慈禧太后也經常和恭親王面商國事,對他的重視可見一般。

甲午戰爭後,恭親王取代已經去世的光緒皇帝生父醇親王為軍機大臣領袖,而且和李鴻章一同主持海軍衙門(恭親王是海軍衙門總理大臣,李鴻章是幫辦海軍事務大臣),對中國海軍的發展一直是持大力支援的態度,從沒有對李鴻章進行過掣肘,兩人在朝中的配合可以說頗有默契,孫綱的造艦計劃得以順利開展,其實和恭親王在背後的“不干涉”也是有很大關係的。

在大清王朝的滿族親貴當中,昏昧無知唯利檢視的庸碌之輩(諸如剛毅和端王之流)佔有很大比例(連榮祿那樣的有才幹的人都很少),真正象恭親王這樣的沉穩老練還有見識學問地人並不多,滿族權貴們地“防漢”、“排外”(甚至是“仇外”)心理一直很重,而目前,只有恭親王能夠以他個人地威望和權力。阻遏壓服那些滿族守舊權貴的愚蠢行為。

現在。一旦恭親王不在了。朝中再沒有能夠壓住這些頑固守舊勢力的人,滿族權貴現在因為“戊戌變法”地關係,對漢人為主的“維新派”的不滿已經達到了頂點。兩派矛盾一旦激化,所引發的後果,將絕對是災難性的。

“成大事者,一半在天。”李鴻章嘆息道,“盡人事,聽天命,如此而已。”

李鴻章在觀看完“龍鄉”號操練後。孫綱本想帶著他去北洋船政局看看,老頭子卻急匆匆地回去了,看樣子是怕朝中出什麼事,孫綱也沒有強留,而是透過東省鐵路局安排專列把老頭子直接送了回去。

孫文也感到很遺憾,他一直想和老頭子當面談一談,可這回,只來得及說了兩句話,老頭子就回去了。孫文也感覺到這裡面有些反常。

在這些日子裡,孫綱一直安排江穆齊負責京城那邊的情報聯絡工作,一旦有什麼訊息好第一時間知道,以便採取相應的對策,可江穆齊這些天並沒有向他報告有什麼特殊情況,難道是朝中發生了什麼意外不成?所以才會讓老頭子這麼緊張?

孫綱送走了孫文段祺瑞和詹天佑他們後,就把江穆齊叫來了,向他說了自己地憂慮。江穆齊也感覺很奇怪。立刻安排下邊開始加大探聽的力度,一有訊息就馬上彙報。

“夫人從美國弄來的這個無線電臺真是太好用了。”江穆齊說道,“我們現在想知道京城的訊息,馬上就可以。”

孫綱聽了不由得一愣,這個無線電他本來是想為“狼群”做準備的,沒想到先被這小子用在情報工作上了。

江穆齊告訴他,北洋軍情處軍械司的那幫牛人和美國人一起給這種無線電裝置進行了改造,經過測試,傳送和接收訊號的距離居然可以達到2700公里,北洋軍情處“駐京辦”隨即啟用了這種目前最先進的通訊工具,便於和旅順及大連互通情報。

不管京城裡發生了什麼事,北洋軍情處都可以做到在“第一時間”得到訊息。

很快,“駐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