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制的第二級戰列艦“龍鄉”號,排水量為12880噸。艦長122米,寬21米,吃水6。2米,擁有4門305毫米40倍口徑主炮,以兩座雙聯裝炮塔的方式沿中軸線首尾佈置。另外地8門203毫米40倍口徑速射炮以4座雙聯裝炮塔的形式佈置在甲板面四角,採用雙桅雙煙囪設計,使用立式三膨脹發動機,雙螺旋槳推進,測試最大功率為15200匹馬力,海試時測得的正常最大航速為17節,強壓通風時可以達到19節的航速(為了防止鍋爐破裂,孫綱因此規定執行功率正常情況下不許超過13000匹馬力),但無法堅持太常時間。
航速還是比預期的要慢。可能是因為炮塔過多,加上裝甲太厚了地緣故。
“龍鄉”號和“龍揚”號一樣,也是採用全防護設計,使用的也是克虜伯裝甲,主裝甲帶厚290毫米,司令塔裝甲厚260毫米,炮塔裝甲厚280毫米,甲板裝甲厚200毫米。整個又是一個“鐵罐頭”。
總的來說。“龍鄉”號的綜合效能還是不錯的,從投射火力密度上講。比“龍揚”號要強很多,防護效能也和“龍揚”號差不多,應該算是一級十分先進的戰列艦,但從技術角度上講,她並沒有比第一級戰列艦“龍揚”號實現更大的突破。
但“龍鄉”號如此短的建造週期(前後約有一年半的時間),也是很讓其它國家地海軍吃驚的。
因為“龍鄉”號戰列艦加入北洋艦隊戰列,使北洋艦隊的實力進一步增強,中國的這支龍旗海軍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也隨著“龍鄉”號的入役,變得更大。
葉祖圭向北洋大臣榮祿保舉邱寶仁擔任“龍鄉”號戰列艦的管帶,可出人意料的是,榮祿竟然安排那位山東二愣子艦長王德軍為“龍鄉”號戰列艦地管帶,可是讓所有地人都吃了一驚。
以在北洋艦隊的威望和資歷,加上嫻熟地技術,邱寶仁完全應該擔任“龍鄉”號戰列艦的管帶,上次榮祿讓年輕的薩鎮冰擔任“龍揚”號戰列艦的管帶就已經很讓人意外了,這回居然讓王德軍來管帶這樣一艘極為重要的軍艦,可是確實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如果說上回讓薩鎮冰管帶“龍揚”號是出於“防漢”心理和因為薩鎮冰是蒙古人的話,那麼這位山東二愣子艦長是地地道道的漢人,這麼安排又是為了什麼呢?
雖然孫綱在安排王德軍管帶從日本俘虜的“追日”號巡洋艦時曾經開玩笑似的答應以後讓王德軍當“龍鄉”號的管帶(論技術他也確實能夠勝任),但說笑歸說笑,王德軍這位二愣子卻也不是傻瓜,他知道自己前面老資格有門路的艦長有的是,輕易是輪不到他頭上的,而且這事幫辦北洋軍務的孫綱是說了不算的,得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榮祿點頭才行,北洋水師提督葉祖圭說的都不好使,可現在當好事真的落在了王德軍的頭上,他反而有些蒙了,私下裡還問過孫綱是不是他暗中和榮祿說什麼了。
“好事你還管那麼多幹嘛?”孫綱也不知道榮祿是什麼用意,只好對他好言勸慰了一番,讓他高高興興地上任去了。
“龍鄉”號入役北洋艦隊後,李鴻章還親自跑來參加升旗入役儀式,上次第一級戰列艦“龍揚”號入役時,老頭子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參加,這一回,他可是說什麼也不能錯過了。
當孫綱陪著老頭子坐在艦橋上,觀看“龍鄉”號戰列艦的火炮試射,老頭子看到了新戰列艦一舷齊射時那驚天動地的威勢,差點沒從椅子上掉下來。
“這新式鐵甲鉅艦之火力競至如此威猛,”李鴻章感嘆道,“僅此一艦之力,便可屠城滅國。無怪乎當今世界各國,但凡稍有餘力者,莫不以此等鉅艦為先。”
“倘若朝廷又滿足於現在所取得的成績,就此停步不前,不求繼續發展,現今之科技日新月異,不數年,我大清又居人後,仍不免為他國欺凌。”孫綱說道,
“此番皇上一意振作,變法圖強,皇太后那裡對皇上也很是支援,老夫感覺到了朝廷裡新的氣象,彷彿也年輕了許多,”李鴻章笑著對他說道,“只是這數千年之積弊,變起來真是太難了。”
“正因為積弊過深,驟變不易,不如漸變,在漸變的同時讓變的速度加快,”孫綱小心地對李鴻章說出來了自己的想法,“康南海一意銳進,行事沒有章法,長此以往,是會出亂子的。”
“這條路,以前誰也沒走過,所以也怪不得他,”李鴻章說道,“老夫其實也希望能讓國家一日之間換一副全新肺腸,雖然心裡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康南海對中堂大人一直抱有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