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了載灃。
“大國崛起,在於富國,在於育民,在於強軍,在於弘揚本國文化,我國地大物博,人數四萬萬,與東西洋各國殊為不同,強國之路不可照搬,應另尋蹊徑,結合自身,走中國特色崛起之路,若按此書之法治國,五十年之內,必可興邦耀世。”
翻開第一頁,正當中的一段話,印入了載灃的眼簾。
這本書精彩的地方還不止於此,諸如德先生,賽先生,“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建立“文化強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些後現代的概念,葉開直接奉行拿來主義,都有所涉及。
“賚臣這些論斷倒是聽著稀奇。”載灃面帶微笑,點頭:“賚臣的治國大道,本王收下了,這段日子要好好研讀一番。”
“多謝攝政王!臣告退。”
夜色正濃,葉開緩步出府。
(接下一卷,葉開就要去上海種田了,憲政狂潮這一卷寫的太累了,下面迴歸種田流,軍權,財權,各種新鮮事務,統統不放過。)(未完待續。)
第二百零七章 扶不起的鐵軌
(第一更)
皇權時代的內閣又偏又小,完全是君權的附屬,那個位於宮牆一側的小院子,奕…劻自然是看不上眼,他組閣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內閣搬到文華殿來,再加上他劃定的限制區,新內閣的所在地,足足佔據了紫禁城前朝區域的四分之一。
如今的內閣再也不能用寒酸形容了,加裝了電話線,電報線,水管,避雷針之後,古老的殿閣煥然一新,門口的機要人員進進出出,如今的盛況,遠非當年那個可有可無的附屬品可比,同時,也不是載灃的崇德殿能媲美的,自從後者宣佈交出大權後,那裡就再也不上朝了。
望著修葺一新的大殿,奕…劻心底卻高興不起來,有句話叫盛極而哀,眼前的這一切會不會是即將破敗的先兆?這個問題,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
深深的擔憂來自於外界的聲討,皇族內閣成立之後,舉國上下,輿論喋喋不休,此前所有對他的有利的訊息,都調轉了一百八十度,開炮的開炮,謾罵的謾罵,呈現一邊倒的狀況,更有甚者,甚至要求他即可下臺,由載灃********,但是這是極少數聲音。
奕…劻這時才知道,他犯了眾怒,一想到自己是靠怎麼上臺的,他內心就含恨不已,但拉弓沒有回頭箭,既然他已經把一幫皇族親貴拉上了自己的賊船,他唯一能夠做的,就是不讓千瘡百孔的破船在淺灘傾覆。
但事與願違,壞訊息,一個接一個到來。。。。
。。。。。。
今天是內閣的例行會議,所有內閣成員都到場了,二十多個人擠滿了一個大屋子,空氣有些燥熱,不知是不是這個原因,身位會議主席的奕劻卻無精打采,他看了看身邊的協理大臣徐世昌,以身體不適為由,示意讓他主持,自己則全場旁觀。
徐世昌人老成精,當然能看出點什麼,自從被調回京城,就感覺到這裡的政治氣氛明顯不對經,內閣打一成立,就呈現了風雨飄搖的態勢,不光是他,坐下的幾個大臣也是心不在焉,一副惴惴有事的樣子。
“諸位,今天的天氣實在太熱,我看有幾位大臣已經挨不住了,如果沒什麼大事要議,諸位就各回各部辦理日常公務吧。”
徐世昌一看情況不妙,就順坡下驢,把趁早結束的話說在前頭,心裡想著天氣熱,這樣快點完結也好。
半天后,他左右顧了顧,確實也沒什麼人說話,剛想說一句各位大臣早退吧這樣的話,有人發言了。
“徐大人,慶王,本部這裡到有一項要緊事要諸位大臣參謀參謀,不過,我看各位大人似乎沒有耐心來聽的意思,也不知道該不該提出來?”
盛宣懷話裡有話,他說完後不少人都朝他投來幽怨的目光,徐世昌皺了皺眉毛,剛抬起的屁股又坐下了。
“哈哈,盛大人說的什麼話,內閣就是用來議論國務大事,這有什麼能提不能提?”徐世昌道,“有什麼要事,盛大人儘管說出來。
“看來是本部多慮了,我要提的是川漢鐵路的事,想必各位大臣也都知道,川漢鐵路是西太后在時下詔籌組的,初為官辦,後來改為官民合辦,再後來就成了紳民主辦,原本要造4000裡鐵軌,西起成都,東到漢口,此路一旦建成,川人從此就可以避開天險蜀道,到外地來,此為造福川人之大事,朝廷向來重視。但這條鐵路自光緒三十年起建,一直到現在宣統二年,七年時間過去了,該路僅僅建成了不到300裡,且大部分路段都粗糙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