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無論“夏商周”與阿拉伯地區有著怎樣的直接或間接聯絡,“夏商周”只是中國在3000年前的國家或民族之一。“夏商周”存在期間附近的方國成千上萬,它們三者僅只是最大而已,不可一葉障目以為天下只有“三代”。中國古代的文明以及人種形成要比我們想像到的複雜得多。
張光直先生曾經說:“據顧祖禹(1624…1680年)的統計,夏禹時代有國萬餘;到建立殷商的成湯時,存者三千餘國;至滅商的周武王時期,商餘一千八百國;東周初年(公元前771年),存一千二百國;迄春秋末年(公元前481年)僅剩下百餘國,而可稱大國者唯十四”①。
一言以蔽之,當時的世界“小國林立”,並不是今天想像的那樣統一,它反映了原始社會的自由散漫狀態,更給人口的頻繁自由流動留下了很大的空間。當初的葉門地區實際上也差不多,幾個王國錯落並立。
常常翻閱“夏商周”三代王表,我產生了一些迷惑,但也有了一些新的設想。
從現有的“三代王表”看(參見本書結尾“附表”),他們之間既有區別又有統一共性。比如“夏王”多為單字,商王多用“天干”,周皆為“王”。從夏商周一直到秦來看,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中國的統治者一直在“升格”:夏、商從王表上看其實他們都沒有被稱呼為王,他們只有名字,很可能這個期間的首領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