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何孝順父母呢?環顧現實社會,大家講孝道,大多是嘴上講一講,真正能夠躬身實踐的實在很少。我們到飯店或電影院,大家不妨冷靜地觀察一下,大多數是父母攜兒女來玩樂,很少是子女出於孝養而扶持父母來的。

當然,所謂孝道,並非僅表現於扶持父母上飯店或電影院,只不過說,在此我們可以得一概念,孝“子”的多,孝“父母”的少。

其實,父母對於子女的愛心,為人子女者,只要相對地償報,已經可說達到孝道的標準了,不必要求超越這個標準。為人子女者,有一天也會為人父母,假如我們有了子女,我們會非常疼愛他們,希望他們成龍成鳳,想盡辦法,怎樣才能使子女如何如何的好;但是,如果我們反身自省一下,過去我們的父母正是這樣愛護我們、培養我們、期望於我們,現在我們有沒有像過去他們關心我們那樣,去關心他們呢?

心靈之約篇:王永慶(2)

再談一個有趣的問題。最親近的家人,除了父母,應該是兄弟姐妹。同胞手足,血統一樣,只是因為出身時間有先後,生活環境不一樣,卻會互相計較起來。我個人總認為,對於兄弟姐妹的關照與容讓,應該要比對待子女為多才對。可是很奇怪的,兄弟爭產,時有所聞,要說有人把財產全部分給他的兄弟,可是絕無僅有的;對於子女,自己寧可每天只吃兩餐,餓著肚皮,也情願把所有的財產全部給他們,這是很耐人尋味的,值得各位去想一想。

上面說,子女對於父母的孝道盡得太少,則對社會國家的報答更屬難能。飲水思源,各位只要承認了父母乃至國家所加於身上的恩惠,只要反省到對父母的關懷應該比以往多一分,那麼也會了解到對社會國家的重責大任,應該多盡一分心力。只要有了這層深切的認識,則不僅對父母能夠盡孝,對社會國家的貢獻更能夠忠誠盡職。古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便是由此而來,是一步一步來的。所謂一室之不治,何以家國為?就是要各位反省,努力充實自己,想通為人處世的道理,才可以有所作為,有所表現,有所貢獻!

養成珍貴的勞動習慣

各位在“明志工專”生產工廠工作時,我相信大家都做得非常沒有意思。為什麼呢?因為念機電的不能從事電機工作,念化工的也不能在化工部門工作,那麼在生產工廠工作有何意義呢?不但各位同學有這種批評,學校當局也這樣認為。

今天,我們不妨藉此機會,大家來談一談。

學化工的若要在化工部門工作,必須有一所大規模的石油化學工廠;學機電的若要從事電機工作,必須有與電力公司合作的或開設製造馬達電器開關的工廠,才能如願以償,這一點學校是無法做到的。

當初安排各位同學到生產工廠半工半讀,其出發點是希望給各位同學一個勞動的機會,使大家能夠體會勞動的真諦。

當時,我曾經說過,假如生產工廠業績不佳,使得大家沒有工作可做的話,就是拿起掃帚來掃地也可以。只要同學懂得勞動的目的何在,半工半讀才會覺得有意義,明志工專校園那麼遼闊,而又一天一天地在建設,如果生產工廠沒有工作了,還是可以半工半讀的,不愁沒有勞動的機會。半工半讀,對學校雖然也有幫助,可以節省許多費用,但這還是次要的,各位同學因而養成勞動的習慣,其收益將是難以計算的。

我每天早晨4點半到林口球場打球,22日那天是星期日,美國休斯敦大學副校長黃教授和我一道去,打球時,他笑著對我說:“王先生,我雖然是大學教授,但也當小工割草賺錢,你相信嗎?”

我說這是不可思議的,他說確有其事。

原來黃教授有3個孩子,大孩子今年已12歲了,為了讓他養成勞動的習慣,暑假找了一個園丁的工作,割草整理庭院。12歲不能駕車,所以黃教授每天早晨開車送他去上工,中午由主人家供應簡單的午餐,下午5點鐘再去接他回來。有一兩次,黃教授照常去接他的孩子,而他的孩子工作尚未完成。有一部分的工作,如果當天可以完成,第二天不去上工也可以。黃教授去的時候,他的孩子正在割草,如在那邊等著,也是浪費時間,為了給孩子一個深刻的印象,他脫下西裝,蹲下去參與工作,不是為了幫孩子賺錢,不是為了讓孩子早點完工,純粹是為了給孩子瞭解勞動的神聖,他自己也從中得到了勞動的快樂。所以,黃教授津津樂道,說他今天雖然是大學教授,卻也做了園丁,割草當小工賺錢。

我聽了這話,非常感動,這一席話說得很合情理,非常正確。

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