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竟
有那麼多不同的悲愴故事,也著實讓人感到有些震驚了。如果回過頭來看看那個時
代,看看那個“文革”的大框架中包含著的一個個事件性的小時代,竟覺得有些鬧
劇的味道,荒誕的模樣,當這一切經過了之後,當今天的國門已經開啟之後,誰都
會這樣冷靜地想到:試想以上諸君的政治命運中假如沒有那段痛苦的歲月,他們將
為這個民族多做多少善事?
光陰荏苒,人生苦短。才眨眼的功夫,秦俑考古隊和秦俑博物館的第一代人,
幾乎都不在崗位了。記得我第一次來秦俑館時,宣教部主任馬青雲女士跟我談起她
接待美國總統尼克松、里根夫婦的故事,談笑風生間,顯得那麼年輕而富有生氣,
那麼瀟灑活潑,那麼讓人激動和感奮。當我第二次來的時候,她已經退居二線,盡
管她的談話依然幽默風趣,她對我的幫助依然熱情坦誠,但我還是感到她和幾年前
的那個她已有了不少的差異,望著她兩鬢斑白和顯然是走向衰老的面容,我的心中
翻起了一股莫名的無法言狀的悲傷情緒。也難怪,她的女兒,當年在我面前活蹦亂
跳的小女孩,也將要做母親了。而我這部作品中,提到的諸如楊異同、王志龍等等,
也已成為第三代人的長輩了。每個人在時間老人面前都是永遠的輸家。
令人欣慰的是,繼我1991 年來秦俑博物館的那個早春之後,這裡的工作人員
又走過了四年不同尋常的歷程,同時也實現了多波次推進後的一次大的綜合性開拓。
秦俑二號坑的發掘,已經全面拉開了帷幕。考古隊的工作人員,無論是從事緊
張的清理工作還是協助工作,都不會忘記對周圍環境的搜尋,以希翼會出現“樂府
鍾”這樣的寶物或是其它考古線索。因而在秦俑繼七十年代之後的二期擴建工程各
施工工地開挖地基的地方,隨時會看到考古隊員的身影。他們不僅對俑坑周圍的地
層情況作了全面瞭解,並且在離俑坑較遠的一個枯井旁,發現了一座早期居住遺址,
其時代約在春秋時代或者更早的時期,遺址中的火膛遺存和一些時代明顯偏早的陶
片,無疑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考古資訊,它將以另一種完全不同於秦兵馬俑的景觀展
示於世。
更令人欣慰的是,繼第一代秦俑考古工作者之後,第二代已經迅速崛起,這支
隊伍的主將就是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的張仲立、
劉佔成、張佔民等人,而考古隊員也大多是來自西北大學考古專業的學生。這支新
崛起的“學院派”或“西大派”隊伍,同第一代相比,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和開拓性。
作為新生代的他們,除了具有年輕強壯的身體條件,還具有第一代無可比擬的考古
專業知識和新的考古學思維。他們不但能參加實際發掘,更重要的和更難得的是,
他們有足夠的知識積累和文化素養,能將發掘出來的實物的時代背景和文化內涵研
究辨別出來,從而形成新的秦俑考古景觀。可以預見的是,在以後的十年或者更長
的一段時間,主宰秦俑考古發掘和領秦俑甚至秦陵研究風騷的必然是這支以張仲立、
劉佔成、張佔民為主帥的新近崛起的隊伍。
又說到考古,我很同意秦俑考古隊張仲立、張佔民先生的看法。現代考古與那
些挖寶者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它本身首先是一門科學研究,其目的在於科學地揭示
古代歷史的文化和準確恢復歷史文化景觀,它藉助現代科學手段來發掘古代遺存,
破譯古代資訊,進而從中抽譯出歷史演進的規律和能夠對現代人類產生鼓舞和激勵
的優秀的古代精神。這一切又正在等待著新一代考古學家去探索、去完成。
秦俑考古工作者的敬業精神以及對秦文化或者相關的文化的研究,所付出的努
力和熱情以及取得的成果,是我所瞭解的中國不同的考古隊中最為出色的,也是最
為優秀的。也許是關中優厚的文化積澱和文化遺風,滋養了他們秉承文化遺產和破
解文化遺存的性格,只要走進秦俑館,就不難發現,這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