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把柄給曾國藩抓,寧願丟掉烏紗帽也不屈服。
這些情況,彭壽頤能對曾國藩講嗎?何況彭壽頤雖是江西人,卻素來恨江西官場,他並不認為江西官場對曾國藩的意見有道理。
“大人,江西官場歷來風氣不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誰到江西當巡撫,都要變壞。”
彭壽頤憤憤地作了回答。曾國藩聽了後不置可否,又看起奏稿來。稿子擬得不錯,行文措辭,嚴密周到,無隙可擊,這些年來,在曾國藩的指點下,幕僚們擬稿的水平大為提高。當時兩江總督衙門上報的奏章,被譽為海內第一,成為各省督撫學習的範本。曾國藩幾次下狠心,欲簽上“照繕”二字,但最後還是決定不發。
首先,參沈葆楨這事本身便是不妥。沈是自己一手保薦的,說沈該革職查辦,豈不等於說自己薦人失察?因李元度事,已向朝廷承認薦人有誤的曾國藩,不願再給自己的臉上抹黑。再說,催餉解金陵,雖是為了打長毛老巢,但一半也是為了自己的弟弟,這一點,朝野上下也洞若觀火。位高權重,本已到招人嫉妒的地步了,再來個為軍餉而參劾自己節制內的巡撫,更會給攻訐者提供口實。越是對方鋒芒畢露,越是要柔弱退讓,方能顯出自己的理直氣壯。將欲取之,必先予之。他決定以柔克剛,以退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