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年的時候,糧食多金貴,李超卻要以平價收他們的糧。
蕭瑀直搖頭,陳叔達也直吸氣,兩位僕射都不贊同這種激進的手段。直接向地主官僚權貴們搶糧,這不得激起眾怒?
“陛下,臣也說了,這只是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明年可將是三十年一遇的大災,涉及中原數道之地,涉及數以百萬計的民眾啊。到時官府如果拿不出糧來,不能及時的賑災放糧,安撫百姓,這饑民一起,可就會成流匪盜賊,餓急了的人,什麼事都乾的出來,要是再有幾個心懷不軌之人登高聚眾一呼,那可就反了。”
李世民皺著眉,李超說的這些他哪會不知道,隋末之時,天下反民四起,多數人就是吃不上飯的饑民。
再有那些世族權貴野心家,一煽動一引導,就更不得了。
不過李超的辦法,也確實兇。
“文遠,用此法,就能解決糧食缺口嗎?”李世民問。
如果能解決,那麼他甘願冒下險。如果還不行,那麼他就要再考慮一下了。
“還有,文遠你自己願意把家中一半存糧拿出來交給朝廷常平倉嗎?”李世民問李超。
“臣願意!”李超也沒含糊,糧食確實金貴,但也只是拿出一半左右來,還能剩下一半保證自己家的糧食。再說了,其實對於那些地主們來說,在保證自己有食用之糧的情況下,拿出一半糧食來賣給朝廷,由朝廷去救濟災民,對他們也是好事啊。
真要是一毛不拔,朝廷到時無糧可濟災民,災民們餓急了,不得找這些地主們吃大戶?流民逼急了,可不會管你們是地主還是官僚,管你是一地民望還是大族,饑民餓急了就會成為蝗蟲,橫掃一切。(未完待續。)
第606章 廂軍
“僅僅是這樣,還不夠。”李超沒有忽悠李世民,而是很直接的回答。畢竟從大戶那裡和買,也不可能直接把糧食都拿走,設一個限額,然後把超額的和買一半,這都已經有點很狠了。
“還得多管齊下。”
“怎麼個多管齊下法?”房玄齡問。他不像蕭瑀和陳叔達他們那樣保守,對於李超的激烈計劃,心裡是持贊成態度的。真要控制不住中原災情,到時可就不只是得罪一些地主權貴們了,而是要江山不穩啊。
“其一,從中原地區,也就是來年旱災嚴重的地區,把那些貧困、地少的百姓,儘早遷往隴右、河西、朔方等地去,在那裡給他們分田分地。如此一來,中原人口會減少,明年發生災荒之時,受災的人也少了,需要的糧食也少了。再者,這些人移到邊疆去,還能自食其力,甚至還能為朝廷上繳些糧食,向市場出售些商品糧。”
本來中原人口密度就大,正所謂的狹鄉,地狹人多。均田授地不多,中原大戰結束沒多久,中原百姓更苦,家裡有存糧的不多,連地主豪強們都沒多少餘糧,抗災荒能力較弱。
“把人遷走,倒也是一個方法。只不過移民也需要錢!”杜如晦道。
李超卻不贊成這種說法,富有富的移法,窮也有窮的移法。比如說如果移民們窮,那到了新地方,可能沒錢蓋房子沒錢買耕牛農具,甚至都沒有錢去移民。
這個時候朝廷就得出面了。
先幫忙把移民送去邊地,到了地方,也可以先來一個集中屯墾,由朝廷提供些耕牛種子,移民們先抱團墾荒勞作,等落下腳了,兩三年後再分田授地也不遲。
“朝廷也沒這麼多錢啊!”
“朝廷可以引入民間資本啊,比如由朝廷可以稽核准許一些民間的錢莊、商行等,向移民們提供貸款,租借農具、耕牛、種子等等。而朝廷為移民們擔保,同時,朝廷為移民們保證,他們借貸的錢,利息會比較公正,不會出現高利陷阱等。”
也許這樣的移民會比較艱辛一點,但總好比呆在中原沒田沒地,生活更艱辛強吧?畢竟到了邊地能分田授地呢,何況,馬上還有大災荒到來呢。移民可不光是為了讓他們過更好,還是為了救他們命啊。
“從中原移民去邊地,嗯,這也算一條預防救災之法。還有呢?”李世民現在也是焦頭爛額,自從知道明年很可能大災後,他現在也是吃不香睡不著。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以工代賑,朝廷現在就往襄鄧一代多調集囤積糧草,做好新京的規劃。待到秋後災情起,立即從災區抽調青壯到襄鄧修建新都。”
這一招,其實是跟北宋學的。北宋的廂軍,說白了就是各種工程部隊。來源更簡單,一遇災荒,馬上把災區的青壯挑入廂軍之中。
這樣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