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朝鮮人,很多漢人也不滿,因為來到朝鮮的漢人,也不過才來了兩三年而已,都是剛剛熟悉環境,現在又要再次遷移,而且還沒有多少安家費,不夠吸引人。
漢人還好一點,主要是朝鮮人,本來就不滿情緒,只是一直在壓抑,現在一起爆發出來。
朝鮮人私下成立了很多小股的土匪組織,只是都不成規模,現在不斷的有朝鮮人加入,達到了一千多組織,十幾萬人,這樣龐大的規模。
萌總裁動怒了,“殺!只有殺!”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驚訝的看著萌總裁,李泰熙則滿含淚水。
宣傳的作用,到底趕不上殺戮,萌總裁是這樣認為的,“不殺人,光宣傳沒用!等到每個人都理解的時候,還是幾年後!”
1877年的朝鮮,當萌總裁為挽救搖搖欲墜的華國在朝鮮的體制所推行的國內外政策到處碰壁的時候,東北亞的國際關係結構和各國力量對比已發生了重大變化。
朝鮮的近鄰,日本列島成功地爆發了一場帶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的倒幕維新運動。
日本倒幕派武土利用人民力量推翻了德川幕府所代表的封建領主統治,建立了自由派地主和商業資本家的聯合專政明治政權。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迅速發展成為東方唯一的資本主義國家。
但由於日本資產階級改革不徹底,國內原因和資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等國內條件的限利,加之國際上資本主義列強爭奪殖民地的鬥爭的激化,所以,日本資本主義從一開始就帶有軍事封建帝國主義的侵略性質。
日本巧妙地利用了英俄、美俄、美英法之間在東方的矛盾和鬥爭,早在19世紀70年代,就在美、英支援下,走上了征服和掠奪在地理上鄰近自己的,封建中國和朝鮮的道路。
朝鮮與日本有著悠久的邦交關係,自日本德川幕府(16031867年)建立以來,兩百多年間兩國一直和睦為鄰,友好往來。
以1609年李朝政府與日本締結《乙酉約條》為起點,兩國恢復了因豐臣秀吉發動侵朝戰爭(15921599年)遭到破壞的交鄰關係。
這項條約允許日本按照嚴格的規定進行使臣往來和派遣“歲遣船”。
在東萊府的草梁,有朝鮮政府修建的倭館(又稱和館),供日本常駐事務宮、商人居住和堆集貨物,中央政府派駐釜山的倭館訓導,負責具體管理與日本的交往通商事務。
地方政府對倭館免費供應薪炭,並開市供應菜蔬。
倭館每月開市六次與朝鮮人交易。
日本商人主要以銅等貴金屬交換朝鮮的米、棉和各種皮貨。
根據約條的規定和慣例,日本暮府同朝鮮政府的外交聯絡,是透過對州藩主實現的。
對州藩主除掌管與朝鮮的聘問往來、代表幕府向朝鮮派出參判使外,自身還經常派家臣出使東萊府。
出訪朝鮮的日本使臣所持國書有一定格式,並加蓋朝鮮方面鑄發的銅印,即所謂“圖書”。
“王政復古”後,1868年3月23日,日本新政府宣佈承認對州藩主世襲的代表國家與朝鮮外交的特權,並授與該藩藩主宗義達外國事務局輔的職銜。
宗義達奉命向朝鮮通告:日本時勢一變,政權歸一皇室,更張綱紀,大修鄰好。
所謂“大修鄰好”,只不過是日本政府推行“徵韓外交”的口實。
既然朝日兩國一直保持著友好的交鄰通訊關係,自然不存在“大修鄰好”的急切需要。
日本明治政府企圖改變兩國交往的慣例,奪取外交主動權,並設定陷阱,借大修鄰好之機變更外交公文格式,用“天皇”的稱謂降低朝鮮國王的地位,以造成朝鮮屈從日本的既成事實。
明治元年12月,由對州藩主宗義達委任的“大修”大差使等人一行抵達草梁使館,向朝鮮倭學訓導遞交國書。
文中多處使用“皇”、“”之類的文字,並加蓋日本國新鑄的印章。
雖然大院君政府禮貌地接待了日本來使,並派員參加倭館舉行的“下船宴”,但斷然拒絕了日本的國書。
此時的日本國內,明治政府的實力派人物不僅己在鼓譟“徵韓論”,而且還就“徵韓”的具體步驟進行策劃,並把侵略朝鮮與日本的基本國策聯絡了起來。
為策劃“徵韓”,是年日本天皇曾命木戶孝允出使中國和朝鮮。
後因木戶所在藩山口倒幕主力“奇兵隊”解散引起農民不滿和動亂,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