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
華國本土過來的兩個師,頂替了佈置在中亞省的華軍第八野戰師和華軍第九野戰師的位置,這樣,華軍的總兵力將達到4個師,8萬人。
而英軍集結了2萬人之後,輔助整個大西洋艦隊,隨之而來的還有5個法國野戰師。
法國最終決定出兵,尤其是在經濟危機的困擾下決定出兵,這是因為茹費理說服了部長會議,不能放棄法國在中南半島的殖民計劃,打敗華國之後,他們將更多的獲得殖民地,這是此前和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達成了共識的。
英法聯軍的總兵力達到7萬人,再加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東拼西湊搞出來的50萬陸軍,英法土聯軍總兵力達到57萬。
本來擁有海軍的優勢,能掌握絕對的戰爭主動權的,搞笑的是,英法聯軍的確是被華國的陸軍給打怕了。
他們不敢從非洲登陸攻擊蘇伊士運河和開羅地區。
事實上,那裡只有一個師的華軍,如果從下面打下蘇伊士運河,就能源源不斷的補充兵員。
打怕了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英法聯軍這次過來,已經是動員了目前能達到的最大的經濟能力了,7個師的遠征軍,至少要初始消耗70萬華元,這還只是初始的,如果算上每個月的戰爭消耗,至少要140萬華元。
打仗就是打錢,華皇敢於單挑英法,也正是看準了深陷經濟危機中的列強,沒有這個實力,如果現在面對的是德國,可能德國能派出來的軍隊比英法加在一起都要多。
“陛下,是不是要讓那些脅從軍打頭陣?”王大山問道。
華皇瞪了王大山一眼,“他們都是農民,能打仗嗎?你是怎麼想的?怎麼能說出這種話來?”
王大山嚇得趕緊閉嘴,支支吾吾的點頭賠不是。他是被英法的標準配置模式給影響了,英法就從來都是脅從軍打頭陣嘛。
華皇沒有將上百萬的伊斯蘭兄弟當成武裝,全部作為建設兵團,和從阿富汗脅從軍,還有印度脅從軍轉過來的上百萬人,弄出了二十多支建設兵團作為華軍的補給後盾。
這一點,讓全世界為之感動,包括西方列強們,列強帶著脅從軍打仗,從來都是讓脅從軍作為炮灰的,而華軍則從來都是自己擼袖子上,從來不要地方民兵做炮灰。
這樣,實際華軍的參戰兵力只有8萬人,要面對57萬的對手,一比7的兵力差距,這已經是超過一戰之前的英布戰爭,美西戰爭和日俄戰爭的規模了,甚至能跟此前的俄土戰爭和普法戰爭的規模平齊,僅此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這是東方重新崛起的老牌強國,同歐洲正當巔峰的兩個強國之間的對抗。
華國此時的工業能力勉強進入世界前八,卻敢單挑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的兩個工業國家,所有人都認為華皇瘋了。
這次戰爭中,華軍是完全正義的一方,舉著的大旗就是保護弱小國家不再受到殖民欺辱。
華皇坐不住了,又從拉什特前往阿達納。
“陛下,不用親自去吧?交給王大山就可以了。”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對華皇道。
王大山已經從阿什哈巴德趕到了阿達納指揮全域性,在阿富汗和印度戰場的出色表現,讓王大山現在在華軍中紅的發紫,這讓軒建章,陸軒和駱國忠等人都嫉妒的眼睛發紅呢。
“阿達納位於地中海東北角,跨塞伊漢河兩岸,距河口約40公里,可通行小船,但以塞漢河三角洲西緣梅爾辛為港口,相距51公里。如果我估計的沒有錯,英軍和法軍將會派艦隊對這一地區進行轟炸和登陸,這樣能切斷華軍的進退路線。”華皇對卡特麗娜卡芙公主道,“這一次,我要親自指揮戰鬥。”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沒有做聲,她並不擔心陛下有沒有親自指揮作戰的能力,肯定是有的,華軍在最初的幾年,都是陛下親自指揮,一幫少將中將都是華皇親自帶出來的,不過,卡特麗娜卡芙公主並不贊同陛下這麼做,一是危險,二是敗了的話,會對陛下的聲譽造成影響。
對於這場戰爭,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內心評估,華國的勝算連兩成都不到,因為在土耳其境內開戰,不管是兵力,還是補給,優勢都很明顯的落在英法土聯軍一方。
華皇不需要對任何人解釋什麼,他看出來卡特麗娜卡芙公主不希望自己直接指揮,心中不舒服,卻並沒有向卡特麗娜卡芙公主解釋說明。
英法土聯軍的總指揮部和總後勤設在伊斯坦布林,華軍的中轉站設在阿達納,中間隔著埃斯基謝希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