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采恩,它出現得稍晚一些,是在壟斷取得統治地位,並進一步加強的情況下出現的,因此,它也是一種最複雜的壟斷組織形式。
康采恩在德語中是多種企業集團的意思,它把不同經濟部門的許多企業聯合在一起,而以其中實力最為雄厚的壟斷企業為核心,所組成的一個多種企業集團。
壟斷意味著統治,這些統治組織在自己的工業部門裡到處建立起統治關係,現在已經不是小企業同大企業、技術落後的企業同技術先進的企業之間的競爭了,而是壟斷者扼殺那些未參加壟斷組織而又不屈服於自己的壓迫和擺佈的企業。這種從自由競爭到壟斷的轉變是帝國主義經濟最重要的現象。
工業部門的壟斷開始於1873年的危機和危機後的蕭條時期。此後,壟斷組織佔領了一個又一個的工業部門,先是佔領重工業部門,然後擴充套件到輕工業。
危機大大加速了這個過程,使壟斷組織在各先進國家裡取得了完全的優勢。
它們一般都把一個工業部門的生產總量的十分之七、八集中到自己手裡,成了經濟生活的一種基礎。資本主義變成了帝國主義。
銀行業也發生了同樣的過程,小銀行被大銀行排擠,大銀行又被最大的銀行兼併,結果形成了為數不多的幾家最大的銀行,把持了佔全國資本和貨幣收入大部分的資金。
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結合起來使銀行具有了新的功能。過去,銀行的主要業務是貨幣存貸,把不活動的貨幣彙集起來,貸給工業家,從中取利,因此,銀行僅僅是一個普通的中介機構。
銀行資本與工業資本融合起來形成了金融資本,變成了萬能的壟斷者,它不僅用各種方法去征服各行各業的企業,把它們聯合組成康采恩這樣的壟斷組織,而且在貸款給其他大公司時,要求有權監督它們的企業管理以及生產過程,向它們發號施令,這樣,銀行資本與工業資本的結合大大地加深了壟斷化過程。
金融資本對其他一切形式的資本的優勢使金融寡頭佔據統治地位。
壟斷組織往往是以大吞小、殘酷競爭之後產生的,這個過程充斥著暴力、欺詐和種種醜惡。
商業投機活動中,大享們的手段更是卑劣,他們賺錢的基本方式就是行騙。
儘管如此,壟斷的形成仍是資本主義發展中的進步現象。
壟斷組織的出現是區域性調整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以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一種手段。在壟斷的條件下,生產集中的程度和規模、生產裝置的現代化、以及生產計劃的加強等等都出現了新的變化,這就擴大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和容量,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人們可以看到資本主義比封建主義進步,而帝國主義比壟斷前的資本主義進步。在帝國主義時代,資本主義的發展比以前要快得多。
到十九世紀末,世界已經被列強瓜分。
但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總想重新瓜分世界,就是說要把別人已經佔有的殖民地搶奪過來,這就意味著戰爭。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時代,正是以帝國主義戰爭的爆發作為歷史標誌的。
這也就能理解,為什麼在19世紀的下半葉,整個世界相對來說是太平的。
這是因為各個列強的實力不足以發動大規模的戰爭,更是因為,在19世紀最後的幾十年當中,尤其是華皇出生之後,列強們就始終沒有擺脫過經濟危機的困擾,這也為迅速推翻了清政府的華皇和華國,提供了最佳的時機。
因為以英國,法國為首的,醉心於世界殖民的列強,這個階段經濟疲軟,而華國卻正在飛速發展,瘋狂的道路修建,鐵路修建,軍備發展,刺激的華國重工業像脫韁的野馬一般向前賓士。
就在凱瑟琳從華國本土運送了兩個師和大批的糧食,彈藥到中亞省的時候,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也咬緊牙關,調集了英國大西洋艦隊,運送兩個師到伊斯坦布林。
並且,法國也明確表態,如果華軍不停止對中南半島的企圖,他們就要直接派兵協助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為了共同的利益,英法再次組成聯軍。
【1391 大結局13】
華皇在裡海邊上的海濱重鎮拉什特冷靜的看著這一切。
英軍的兩個師只有兩萬人,而華軍現在在這一帶的兵力,也是兩個師,卻有4萬人,最關鍵的是,其中的兩萬人還是騎兵師。
兩萬騎兵,在這個年代是很嚇人的,尤其是正面戰場對排槍,絕對有統治力。
現在雙方都在緊張的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