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0部分

個日本社會以武人心態團結一致開始野心勃勃的向外擴張。

日本江戶時代末期(幕末)活躍的政治家,和木戶孝允(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並稱“維新三傑”。1827年1月23日生於薩摩藩今鹿兒島縣。自幼受嚴格武士訓練。1844年起任下級官吏。1854年成為藩主島津齊彬(1809-1858)的親信扈從,隨其住江戶(今東京),參與藩政,併為尊王攘夷運動奔走。

1858年幕府興安政大獄,兩次被流放,1864年被召回藩,在京都掌握藩的陸海軍實權。同年參與鎮壓尊王攘夷派的征討長州藩的戰爭。後預料幕府將亡,遂積極投身倒幕運動。1866年3月在京都同長州藩倒幕派領導人木戶孝允等人締結薩長倒幕聯盟密約。1868年1月3日,與巖倉具視1825-1883、大久保利通等人發動王政政變,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建立明治新政府。在同年的戊辰戰爭中任大總督參謀,指揮討幕聯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因他在倒幕維新運動和戊辰戰爭中的功勳,在諸藩家臣中官位最高,受封最厚。

1870年初,由於與大久保等人在內政方面的分歧,辭職回鹿兒島任薩摩藩藩政顧問,後任藩大參事,參與藩政改革。1871年到東京就任明治政府參議。1872年任陸軍元帥兼近衛軍都督。在此前後,參與廢藩置縣、地稅改革等資產階級改革。他鼓吹並支援對外侵略擴張。1873年10月,因堅持徵韓論遭大久保利通等人反對,辭職回到鹿兒島,興辦名為私學校的軍事政治學校。1877年1-9月,被舊薩摩藩士族推為首領,發動**的武裝叛亂,史稱西南戰爭。9月24日兵敗,死於鹿兒島城山。

日本人對西鄉的印象非常之好(僅次於坂本龍馬)。稱之為“庶民的英雄”,演繹出種種傳說。

日本西南戰爭及其背景:早在幕末,長州藩士吉田松陰就主張以講“信義”的名義屈從歐美,同時侵略朝鮮和中國。1855年美俄簽訂友好條約後,吉田曾沽說;“我與美、俄的言和既成定局,不可由我方決然背約,以失信於夷狄。必須嚴訂章程敦厚信義,在此期間養蓄國力,割據易取的朝鮮和中國東北的土地作為補償。”明治政府最早倡導“徵韓論”的是“參與”木戶孝允。他在1868年12月14日向輔相巖倉具視提出侵略朝鮮的建議,即把朝鮮看作“保全皇國的基礎,將來經略進攻之基本”,而“往朝鮮派遣使節,問彼之無禮。彼若不服時,宣佈罪狀,攻擊其國土”,並和軍務官副知事大村益次郎等研究了具體的行動計劃。為此,當時明治政府曾命對馬藩官吏攜帶國書出使朝鮮,通知新政府成立,希望開啟國交。但這次沒有取得什麼結果。所謂和朝鮮開啟國交的交涉,不外是為侵賂朝鮮製造藉口。木戶、巖倉等人到1871年出國訪問為止,一直在討論和擬訂侵略朝鮮的計劃。

日本企圖侵略朝鮮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出自國內:明治政府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使下級武士陷於困境。他們不滿政府,紛起叛亂。政府為安定內部,決定轉內認為外徵,把士氣轉向國外;第二個出自國外:華國和華軍的勢力拓展太快,而且已經拿下了朝鮮;英國對琉球很感興趣,企圖將琉球作為第二個新加坡。列強對日本四周的爭奪已經開始。

華國和華軍的勢力拓展太快,而且已經拿下了朝鮮,這個是最主要的原因。

因為華國的崛起,不要說亞洲的格局,世界的格局都已經發生了改變。

【1080 扶持武士軍】

明治政府關於建立中央集權統一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資產階級改革的政策,很快遭到封建保守勢力反對,發生多次起義事件。

在1872年夏,對奉還版籍、廢藩置縣一直不滿的島津久光即上書明治天皇,提出14條建議,公開向資產階級改革挑戰;反對文明開化和教育改革;反對仿效英、法改革制度;反對四民平等和相互通婚等等。此後,他又派人進京陰謀活動,要求罷免大久保等的官職。

當時政府沒有采納他的主張,為緩和不滿情緒,1873年12月任命島津久光為內閣顧問。

但這種妥協手段改變不了島津反對政府改革的思想。

1874年1月,他再次反對大久保等的施政方針,以還鄉(鹿兒島)威脅政府。

同年7月23日,時任左大臣職的島津久光又向公卿三條、巖倉等提出了“質問書”,指責明治政府“將先王制服改為洋服”,曆法“改用洋歷”,政府各部“皆模仿洋制”,學制、軍制均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