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在熊本城南的川尻,薩軍先頭部隊與熊本鎮臺兵發生衝突,打響了西南戰爭的第一槍。
在2月13日正式舉兵以前的2月6日,薩軍就召開了一次作戰會議,會上否決了西鄉隆盛之弟西鄉小兵衛提出的佔領長崎以保證物資供應、阻止官軍從水路攻擊,並趁熊本鎮臺援救長崎時佔領熊本,以期完全控制九州的提案,直接強攻熊本城。
朝廷方面對叛亂也有所防備,2月6日,陸軍卿山縣有朋就密令熊本鎮臺防備鹿兒島暴動,12日又與伊藤博文(政府參議、工部卿)、川村純義(海軍大輔)進一步商議出兵,經太政大臣三條實美同意後進行了編制討伐部隊的準備。19日天皇頒佈敕令,正式組成了由兩個旅團編成的“征討軍團”,任命有棲川宮熾仁親王為征討總督,山縣有朋陸軍中將、黑田清隆陸軍中將、川村純義海軍中將任參軍。後征討軍團增至8個旅團,總計有步兵55個大隊,炮兵6個大隊,工兵1個大隊,另有輜重兵、騎兵和其他部隊,合計58858人。海軍出動19艘軍艦,兵員2280人。
2月21…23日的熊本攻略戰中薩軍受挫,於是決定分兵包圍熊本,在此期間政府軍已逐漸完成出兵準備。在熊本外圍,薩軍警戒部隊與小倉來援的第十四聯隊(代理聯隊長乃木希典少佐)在植木、木葉一帶爆發遭遇戰,結果政府軍戰敗,聯隊旗被奪。
2月22日薩軍全軍各部在川尻集結,政府軍與薩軍在熊本城下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熊本鎮臺兵進行了頑強的抵抗,迫使薩軍放棄了強攻熊本城計劃,改為長期圍困。然而,熊本攻堅戰貽誤了薩軍戰機,挫傷了薩軍的銳氣,而政府軍卻在這期間逐漸完成了出兵準備,第一和第二旅團已從福岡南下。
政府軍於4月15日解了熊本之圍。同日,薩軍全線撤退,政府軍跟蹤追擊。6月占人吉,7月克都城,8月取延岡,9月追至西鄉叛軍的巢穴鹿兒島城山,經過23天的圍城戰鬥,城山於9月24日被政府軍攻破,西鄉中彈後“徐徐跪坐,儼然正襟,向東遙拜”,請跟在後面的薩軍大將別府晉介擔任介錯,斬下了自己的頭顱……
時8個月的西南戰爭,除卻戰爭給交戰雙方以及社會經濟帶來的破壞和負面壓力,在推動日本明治維新前進和近代日本的崛起方面起到了奠基式的作用。
西鄉隆盛為代表的薩摩保守派的覆亡,代表著日本士族階層的倒臺。而幻想著“王政復古”的舊時代地主大名也就此打消了在政治上與資產階級維新派一爭高下的念頭。經過這場戰爭,明治政府渡過了政權建立初期風雨飄搖的局面而日趨鞏固,維新改革派也就此一舉奠定了在日本全國的集權地位。
思想統一、步調一致的日本在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山縣有朋等人的領導下,迅速在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等各領域推行進一步的深化改革。日本的資本主義得以飛速發展,日本開始進入到向近代化國家穩步發展和對外擴張的快車道。
萌總裁決定親自出巡朝鮮,並且在日本的這場最後的戰爭中,做點事情了。(未完待續。。)
【1055 日本局勢】
時間一晃便進入了1877年。
萌總裁7歲了。
西南戰爭是發生於日本明治十年(1877年)2月至9月間的一場戰爭。
是明治維新期間平定鹿兒島士族**叛亂的一次著名戰役。
因為鹿兒島地處日本西南,故稱之為“西南戰爭”。
明治初年,日本雖然成立了以天皇為最高權力中心的政府,但日本尚未完成中央集權體制,從舊代延續下來的274個藩仍然保持著獨立的軍隊、財政和領國內的統治權,明治政府對國內的控制力極為薄弱。當時的明治政府面臨著三方面的壓力:
首先明治政府本身並無直轄武裝力量,僅僅靠薩摩藩、長州藩為首的倒幕各藩藩兵,假如薩、長聯盟與明治政府的利益點不合,政府將無兵可依,勢必垮臺。
其次,明治政府在財政上僅能徵收和調配全國資源的30…40%,卻要負擔作為中央政府的全部支出,因而捉襟見肘,支付能力十分脆弱。且此時日本仍在歐美列強的干涉和不平等條約壓迫下,明治政府繼承了幕府的對外債務和各項賠款,無疑進一步加重了財政負擔。
第三,維新之後,日本整體政治氣氛仍然停留於幕府時期,只不過效忠物件由幕府轉為天皇政府而已。且各藩以維新功臣自居,在新政府中爭權奪利。
政府中以木戶孝允為首的開明派認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