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枝舞為然也。

柘枝舞舞至曲終,例須半袒其衣,故沈亞之《柘枝舞賦》(《沈下賢文集》卷一)雲:

差重錦之華衣,俟終歌而薄袒。

薛能《柘枝詞》之〃急破催搖曳,羅衫半脫肩〃,即指此也。

柘枝舞頗重目部表情。劉夢得《觀舞柘枝》雲:

曲盡回身去,曾波猶注人。

沈亞之《柘枝舞賦》雲:

鶩遊思之情香兮,注光波於穠睇。

盧肇《湖南觀雙柘枝舞賦》(《圖書整合·樂律典》卷八十八《舞部》引)雲:

善睞睢視,偃師之招周妓。輕軀動盪,蔡姬之讋桓公。

大約俱指舞人之流波送盻而言。〃曾波注人〃,亦猶夫〃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耳。

柘枝舞原疑有一人單舞,與二人對舞之別;二人對舞則曰雙柘枝。張祜《周員外席上觀柘枝》詩亦作《周員外出雙舞柘枝妓》,詩有〃小娥雙換舞衣裳〃之句。盧肇賦亦是觀雙柘枝舞,《樂苑》據《御覽》引,亦云〃對舞中雅妙者也〃。是雙人對舞應名雙柘枝舞也。至於寇萊公之每舞用二十四人(見《石林燕語》)是為柘枝顛,不可以常例論矣。

關於宋代柘枝舞之大概初未之知,後得讀王靜安先生《唐宋大麴考》,乃悉史浩《峰真隱漫錄》卷四十五有柘枝舞大麴,欲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