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典赤。瞻思丁的穆斯林,他在擔任雲南平章時侯,辦學校 、興儒學、建孔廟、明倫堂、倡禮儀、易風習,為我穆斯林學習儒學之典範。說近的吧,南京的穆斯林學者劉智,是現在我們經堂教育中學習儒學的楷模。此人遊學各地,精通百家,自稱‘會通諸家而折衷天方之學’。連*教中的倫理之道,都被劉智用儒家學說解釋了。你說,咱們這些穆斯林先輩學者厲害不?”

聽著這些名人的壯舉,馬海發頓時臉紅耳赤,覺得自己如井底之蛙一般,知道得太少了。他心中更湧起了一陣陣暖流,對老師馬德文的和藹可親感到無比的溫馨。自小喪父的海發,彷彿在老師身上找到了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感情。一時間,眼眶中早已熱淚盈眶,卻無法言語。

“時間還有!古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何況咱先知在《聖訓》中也教育廣大穆斯林孜孜不倦地求學嘛,哈桑,你可曾記得那句名言?”

“‘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徒兒一直銘記於心,視為人生的座右銘和求學的精神動力,何況我也是個中國人啊!”

“好!現在為師就把這儒家三十二賢的人名給你講講,”馬德文抹著鬍鬚,搖頭晃腦地誦讀道:“哈桑,你聽好了,這些都是我華夏的文化聖人。一定要把他們的名字銘刻於心!文王、周公、孔子、孟子、左丘明、莊子、司馬遷、班固、諸葛孔明、陸賁、范仲淹、司馬光、周敦頤、程頤、張載、朱熹、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李白、杜甫、蘇軾、黃庭堅、許慎、關碹、杜佑、馬端臨、顧炎武、秦蘇田、姚鼎和王念孫。”

馬海發聽著老師的教導,進入了另一個神奇的世界之中,感覺到一種古老的文化,正用無窮的魅力和巨大的魔力吸引著自己。馬海發本想向老師請教嘉絨山谷中流傳已久的“嘉絨寶藏”的神話故事,現如今卻早已將這些俗事拋在腦後,心中暗地裡開始默唸起華夏的文化聖人。

喝呷酒是藏族人特有的風俗

初冬的嘉絨深山,在白雪的妝扮下褪去了秋日的金色,成為一個白色的童話世界。初下雪的時侯,往往雪片並不多,也不很密,如絲絲飄零的柳絮,隨風輕揚。這雪下了兩個時辰後,就越來越大越來越密,從嘉絨草地前往卓斯甲官寨的茶道上,都被銀弛的積雪覆蓋著。

這是鷓鴣山下的一個藏式小院,原本是清代的一家驛站,負責招待傳送塘報的信使。民國時期,這裡依舊住著噶廈政府派駐的官員和士兵。屋子的結構極為簡單,用山石壘垛而成的屏障,形成了房屋外圍的土牆。院落後拴著幾匹駿馬,其中一匹居然是瑪達爾馴服的棗紅馬,原來阿木禳同傅曉文正在這裡躲避大雪。在黑夜暴風雪的侵襲下,原本灰色的小屋成為了一塊白色的巨石,沒有往日的生氣,多了份冬季的靈氣。

屋內的擺設很簡單,正中有一個熊熊燃燒的火塘,上面架著一個銅壺,突突地向外噴著蒸汽。火塘四周的毛墊上坐著四個藏人。神龕中供奉著佛像、班禪大師和十三世*活佛的畫像,供臺上矗立著一排酥油燈,白色的哈達擺放在神靈的面前,祈求著上蒼帶來吉祥安康。在屋的角落處,堆放著裝有青稞和酥油的布袋。

火塘中,金黃色的火苗子貪婪地舔噬著松枝木塊,把屋內映襯得亮堂堂的,陣陣熱氣從火塘中釋放出,迴盪在眾人頭頂,同屋外的冰天雪地形成了兩個世界。

屋主是這座驛站的主管,一個五十歲上下的藏族老人,他坐在火塘的上方,盤著傳統的嘉絨頭飾,耳朵下垂著一條細長的阿龍,一條長長的辮子拖在身後,身著一件黃色穗帶的破舊袍子,一條帶著補丁的藍色馬褲配著一雙紅色的藏靴。另外三個人,一個是四十多歲的嘉絨老兵洛桑達傑,還有借宿的過客阿木禳和傅嘵文。

火塘邊有一罈青稞酒,壇中斜插著兩根細長的竹管。只見主人抬起國字臉,用那雙戴著墨鏡的眼睛仰望著屋頂,口中頌唸了一段經文。接著,他用纖細白嫩的手指,蘸撥了幾點壇中的酒水,一邊向屋子的四周潑灑,一邊唸誦著吉祥如意的口訣。隨著儀式的完成,他和洛桑達傑各自含著一根酒罈的竹管,吸食著壇中的原酒,將一瓢準備好了的開水緩緩注入酒罈中。瞬間,陣陣青稞酒的醇香從酒罈底冉冉升起,迴盪在屋子四周。

當洛桑達傑吮吸了一口美酒後,禮貌地將吸管傳遞到阿木禳手中。他回味著香甜的酒水,禁不住拉動懷中的藏京胡,動情地歌唱起來:

“陽光為什麼這樣明媚,

那是因為菩薩灑下了吉祥。

我家為什麼這樣快樂,

那是因為尊貴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