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5部分

“大人雖在朝中為官,可是出身譚家,也算半個江湖人物,為何對醜王毫無瞭解?大人什麼都不用帶,空手去,表現得越慘越好。”

張鏡沉吟片刻,“只怕陛下知曉此事之後,會以為我有異心。”

“寶璽重要,還是‘異心’重要?陛下對大人的印象可以慢慢改變,沒有寶璽,可就什麼都談不上了。”

張鏡一拱到地,“多謝前輩指引,此恩此德,張某牢記於心。”

半個時辰之後,刑吏張鏡在洛陽東城的一條普通小巷裡,登門拜訪醜王,沒聊太久,很快告辭,神情嚴肅,似乎不太高興,坊間傳言,都說京城官吏想要強迫醜王交出寶璽,卻沒能成功。

軍營裡,韓孺子送走了房大業。老將軍對齊地頗熟,對這一戰並不擔心,心中掛念的仍是北疆,“匈奴人若是繼續進攻碎鐵城,意在報復,守住就行,無需大動干戈,若是進攻馬邑城,必有大舉南侵之志,陛下定要小心應對,不可輕易犯險。”

韓孺子謝過老將軍,回帳之後立刻召見河南尹韓稠等當地官員,後天一早他也要出征,希望能夠在走之前解決放糧一事。

洛陽官員在皇帝面前越發恭敬,即使有令平身,他們也都跪著,韓稠對自己的皇叔身份完全不當回事,跪在眾官之前,報告私倉放糧的情況。

看樣子形勢大好,皇帝親自提出的要求,得到了廣泛的響應,一日之間,洛陽商戶承諾捐出的糧食已與官倉相差無幾,以後還能更多,按韓稠的粗略估計,最終數量起碼是官倉的三倍以上。

“聖恩浩蕩,百姓蒙福,洛陽群商深受感動,都說放糧之事下濟黎民上報朝廷,實在是一件大好事,能為陛下分憂,是他們這輩子最大的榮幸……”

報告數字只用了一小會,歌功頌德花費了幾倍的時間,韓稠最後道:“微臣斗膽做主,給予洛陽群商幾句許諾,讓他們以後入關進京的時候能更方便一些,算是對開倉放糧的一點補償。”

韓孺子已經聽煩了,點點頭,“如此甚好,也不能讓洛陽商戶白白損失,他們有何要求都報給戶部劉侍郎,寫份奏章給朕。”

在韓稠的帶領下,洛陽群官山呼萬歲,然後告退。

離午時還差一會,韓孺子召見隨行的京城官員,任命國子監博士瞿子晰為河南郡御史,專門監督放糧一事。這是一項臨時任命,所謂的河南郡御史連官印都沒有,唯一的特權是能直接給皇帝寫奏章。

事情進行得太順利,韓孺子反而有點擔心,所以要留一個人監督洛陽。

午時剛過一點,韓孺子召見張鏡。

張鏡匍匐在地,兩手空空,顯然沒能找回寶璽,韓孺子並不意外,甚至有一點安心,刑吏畢竟沒有他想象中的無所不能,不過張鏡的刑部司主事算是當到頭了。

“寶璽何在?”韓孺子還是正常發問。

“微臣無能,沒有及時找到寶璽,請陛下降罪。”

“你既然立過軍令狀,沒什麼可說的,退位讓賢吧。”

“微臣不敢戀位,只是努力至今,尋璽已有眉目,望陛下寬限半日,容臣找回寶璽,以報聖恩,從此心中無憾。”

韓孺子盯著張鏡看了一會,“只能延到今晚子時。”

張鏡磕頭謝恩,匆匆退去。

東海王站在皇帝身邊,等張鏡走出帳篷,說道:“他好像胸有成竹啊。”

韓孺子也看出來了,“你能想到嗎?皇帝一多半時間竟然要與朝中的大臣鬥智鬥勇。”

東海王嘿嘿乾笑。

“有話就說。”

“那我就說啦,陛下有沒有想過,出錯的是陛下,而不是大臣?”

韓孺子掃了一眼東海王,“看來你真有話要說。”

“嘿嘿,陛下讓我說,我怎敢藏私?母親曾經對我說過……”東海王神情一暗,馬上又恢復正常,“不對,應該是羅煥章說的,他說:皇帝雖是天下至尊,可也有自己不能做的事情,比如皇帝總不能親自去教人種地吧?因此,君有君德,臣有臣責,民有民分,各安其位,方能天下太平,若有一方逾越,難免麻煩不斷。”

這聽上去的確像是儒生的看法,韓孺子道:“你說是我過界了?”

“皇帝嘛,應該有這個權力吧。”東海王不肯把話說死,但他就是這個意思。

“你之前總說自己當皇帝之後如何如何,那不叫逾越?”

東海王神情尷尬,“陛下記得真清楚。容我斗膽說一句,那都不叫逾越:皇帝可以興建宮室,可以廣納美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