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恩和報答。愛因斯坦說:“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著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 正如雨果在他的名著《悲慘世界》裡的一句名言:“幸福的人希望大家都幸福。”從這些話語中我們都能夠感受到一顆感恩的心,如果我們的孩子都能以這樣的一顆心去對待他人和社會,這個社會才可能更加美好、和諧。

對於孩子一生的發展,良好的品行與教養的培育也至關重要。我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在加拿大讀書,她說有兩件事對她觸動很大,一件事是她的一位中國同學在考試時作弊。這位同學平時成績還可以,大概是認為作弊不是什麼大事,所以在考場中作弊還不以為然。但加拿大校方的處分非常嚴厲,或者公開檢討,或者退學回國,認為不能對不誠實的行為給予絲毫縱容。朋友的孩子說,那一瞬間,她感到恥辱,這個在中國學生認為不是大事的行為被外國人如此鄙夷,她內心受到震動。另一件事,她暑期打工,負責整理學生宿舍的衛生,發現最髒的宿舍是中國留學生的,地上到處是紙屑,而其他國家留學生在離開宿舍時都把紙簍倒乾淨了。對於影響他人利益和公共秩序的種種陋習,中國人在自己的國家裡,有時參照不明顯,所以習以為常,但一到發達國家,隨地吐痰,公共場合中大聲喧譁,不看訊號燈橫穿馬路等行為就十分顯眼,被人鄙夷,甚至影響外國人對中國的看法。如果學校把這些事情,像抓分數那樣抓,文明就會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生根發芽,發生巨大改觀。

孩子們的知識是透過學習得來的,做人也是如此,只是那已經不僅僅是透過書本學習和說教,更是透過大人們的一言一行、言傳身教,透過觀察和學習發生在身邊的每一件小事、一點一滴地累積得來。小到不隨地扔一片廢紙,認真遵守交通規則,大到勤勞、節儉,誠實、守信,對身邊的人充滿愛心……人之初,性本善,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在最初都如同一張白紙,面對未知的世界、未知的各種事物,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是非觀念,被塗抹上什麼,就成了什麼顏色。有些透過不斷地鞏固和加深,漸漸地成為屬於他們自己的觀念、行為習慣以致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因而當孩子們出現種種問題時,家長首先要檢討自己,因為孩子的問題,往往折射出大人的問題,甚至社會的問題。如果想要孩子具備你所希望的品質,那首先自己要說到做到。

如果說教育孩子文化知識是必須的,那麼教育一個孩子如何做一個人更是必不可少、首當其衝的,並且更加不容易,因為它沒有現成的教材,沒有固定的老師,不能速成,也無法透過考試來檢驗。

因此,不管是前人還是現在的教育界,都在不斷地探討和求索,如何透過德育進行做人的教育,造就美好的心靈。中國明朝的大科學家、思想家徐光啟,他出身農家,既是一名鑽研中國文化的學者,又積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所著《農政全書》影響很大,而且為官清廉、品德高尚。他曾倡導“孔孟之道與天主教的融合”,充分地體現了要把中西方他認為核心的正確指導思想,用來教化中國人的良好願望和哲學思想。而另一位中國近代的教育家、美學家蔡元培則認為,應以美育教育來代替宗教對人的教化作用,他說:“美育是自由的,宗教是強制的;美育是進步的,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宗教是有界的。”

。 想看書來

社會需要和諧的人(3)

儘管這些先哲們的看法有所不同,但同樣的目的都是使人們受到道德品質的教育及行為的規範,心中有一個做人的準則。使人懂得規矩,知道方圓,遵紀守法,不自私、不狹隘、顧別人、識大體,做一個善良而誠信、平等而博愛的人。唯有這樣,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和才華才可能服務於社會、有益於社會,而他們也因此而成為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只有和諧的人們聚集在一起,才可能構成一個和諧的社會。

。。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1)

哈爾濱的建築以風格多樣著稱,大家都知道索菲亞教堂等標誌性建築。但哈爾濱的街道也很有特點,我小時候在哈爾濱生活時,每當和姥爺出去散步,他就告訴我一些街道的命名:這裡是靖宇街,那裡是一曼街,還有尚志街和兆麟公園等等。姥爺告訴我這些命名是為了紀念為國捐軀的抗日英雄楊靖宇、趙一曼、趙尚志、李兆麟等人的,他們都是千古流芳的民族英雄。後來到了北京,我留意到北京也有張自忠路、趙登禹路、麟閣路(佟麟閣)等,透過大人們的講解和自己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