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要求個人均衡協調地發展,更要求每個人都成為社會中和諧的一分子,遵循社會的規則,與周圍的人和睦相處,在社會分工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處理好社會中的各種關係,這些都是對於一個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一個均衡協調發展的人,應當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如同吃飯講究食品結構和平衡營養一樣,不能總是吃偏食,這樣營養就不會均衡,就容易出毛病。在攝入精神食糧的時候,道理也是一樣的。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要想成為一個身心健全的人,就需要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拓寬視野和胸懷。這不僅需要學好課堂的書本知識,還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大量攝取課外的知識、學養;一些知識不僅要向書本學習,可能還要向身邊的人學,向大自然學,甚至有些是在玩耍中學習;一些知識可能只有在社會課堂的實踐中才能領悟到。同時在這些知識的學習中,不僅要獲取學習的能力,還要有動手、實踐的能力,獨立思考、處理問題等能力。多方面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培養是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所必需的。
在競爭的社會里,很多家長都認識到學習知識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性,但相對地忽略了做人和品行的教育,甚至由於嬌生慣養,而養成很多不良的作風和惡習。
曾國藩在他的家書中說:“貧家兒女愈看得賤愈益長大,富戶兒女愈看得嬌愈難成器。”然而可怕的是,由於現在的家庭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於是無論貧家還是富戶,似乎很少有不嬌慣的。更有甚者,由於在家中孩子是眾星捧月的小皇帝,大人的嬌慣使他們只會向別人索取,受不得半點委屈,在家裡橫行霸道慣了,到了社會上也有恃無恐。在大學校園裡曾發生的一件惡性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同宿舍的幾個男生在一個家境較好但極其缺乏教養的學生帶領下,經常欺辱一個家境貧寒的學生,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其欺辱手段令人髮指。這個被欺辱的學生不堪忍受,心理被嚴重扭曲,最後決定幹掉欺辱他的同學。當他殺到最後一個同學時,他猶豫了,因為這個同學雖然也參與過欺辱他,但曾向他表示過歉意,而且還請他吃過一頓飯,於是他在喪失理性的瞬間還是記起了這個同學的好處,最終沒有害他。區區十幾塊錢的一餐飯救了這個孩子一條命。這個事件曾經鬧得沸沸揚揚、影響很大,像一聲令人猛醒的警鐘,它用這嚴酷的事實提醒我們,需要自省和反思教育中的很多問題。這個行兇的學生不懂得用合法的方式保護自己、解決問題,而採用這種極端的手段,固然要受到法律無情的制裁,但難道其它人就沒有責任嗎?學生間的矛盾和積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麼長時間為什麼學校的老師對此毫無覺察或不聞不問呢?如果被欺負的學生是你的孩子你會如此失職嗎?而那幾個以欺負弱者為快樂的大學生,他們從小受到的又是些什麼教育?難道他們的死自己就一點責任都沒有嗎?而給予他們教育的老師、家長們又該負有什麼樣的責任呢?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社會需要和諧的人(2)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一根獨苗,經常是兩代人呵護這麼一個小皇帝,家裡的百般嬌寵,使他們心裡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自己的利益高於一切,輕視甚至蔑視別人的感受和存在,只懂得無條件地接受別人的愛,卻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甚至以強欺弱、霸道成性,最後成為21世紀的“高衙內”。形成這樣的品性家長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是他們把自己的孩子推到了危險的邊緣,從小不吃虧,總是欺辱別人,最終吃了一個滅頂之災的大虧。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文明歷史的民族,2600年前,孔夫子就提出了“仁”的哲學概念,希望天下歸仁、共享太平,什麼是 “仁”?就是仁愛、善良。公元前4世紀,戰國時期的哲學家、教育家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善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馬克思也曾說:“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如果我們的教育能使這些理念從小根深蒂固地紮根在孩子們心裡,使他們懂得同情弱者,識別善惡,文明禮讓,明辨是非,才能遠離那些噩夢般的慘劇,在使別人幸福的過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幸福。
在我們的教育中,也經常談到愛,從小我們就接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教導,但有時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來講它顯得有些空泛,因為找不到具體的物件和目標,更不知道如何去表達和體現這種愛,那麼不如從愛你的父母,愛你身邊的人做起。讓孩子們從小從細微的事情中懂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