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人,水師兩千人,水師統領文林柱,駐臨山衛;中軍步卒六千人,由李志安、鮑廣協助我統領,騎兵一千人,水師兩千五百人,水師統領張誠,駐定海衛;另設總兵府總管一職,由宗茂擔任,馬貴副之,主管各部錢糧分發。寧紹軍鎮共一萬六千步騎,水師七千五百人,共兩萬三千五百軍就此劃分完畢,其餘六千多老弱被編入輜重營,預計明年往臨海湧泉鎮的蘭田屯田。“
諸將各懷心思,接受翟哲的命令。
與往次不同,此次各將不再是獨立領軍,而是有一個地位相當的副將。如元啟洲和孟康都是能戰之人,也都屬翟哲的親信。李志安能在盧象升麾下擔任天雄軍主將,掌軍的本事當然不差,但畢竟是外人,翟哲把他留在身邊更放心。
“軍中步卒,鳥銃兵半之,其餘長槍兵半之,配虎蹲炮手及重甲斧士。三部步卒每月會練一次,互補經驗。“
翟哲決定強行在軍中推行火器。以軍備發展來看,火器已是大勢所趨,但眼下火器還有各種缺陷。如不能應對雨雪天氣,近戰能力不足等問題,必須要用相應的訓練來解決。
“逢勤和李志安向左若部學習,步卒鳥銃手要配鍊甲、長斧或鐵叉等近戰裝備,平日也需進行近戰訓練。”
總兵府內鴉雀無聲,翟哲改革前沒有透漏一點口風,也沒有找軍中將領商量,所有將領都在思忖這些措施對自己的影響。
“軍中士卒當視彼此為兄弟,主帥為父母,百姓為家中老小,吾等當以戚家軍為師、以天雄軍為榜樣。在軍中推行兩首軍歌,各軍當早晚吟誦,培養士卒忠義之氣,互助之心。”
“批鐵甲兮,挎長刀。與子征戰兮,路漫長。
同敵愾兮,共死生。與子征戰兮,心不怠。
踏燕然兮,逐胡兒。與子征戰兮,歌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