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0月,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新加坡、馬來亞最大宗的出口是橡膠和錫,最大的買主是美國。美國的不景氣,造成了新、馬橡膠和錫業的大蕭條。但陳嘉庚一直提供集美、廈門學校經費達90萬元。當時,陳嘉庚公司積欠銀行債款近400萬元。公司資產僅在200多萬元,已是資不抵債。以英國滙豐銀行為首的債權銀行要求陳嘉庚停止支援集美廈大經費,被陳嘉庚斷然拒絕了。他認為自己不能也不應放棄義務,學校辦起來了,就得維持下去,一旦關了門,恢復就無望了。學校如果關停,不僅耽誤青少年前途,而且對社會影響不好,罪就大了。如果因為負擔集廈學校經費而遭致生意失敗,這是個人事業的榮枯。    
愛國華僑(3)
1932年,陳嘉庚辛苦創辦的企業終於被收盤,雖然他的事業走到了末路,但陳嘉庚卻從不後悔,因為他成功地創辦了這麼多學校,尤其是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校。 1961年8月21日,這個偉大的企業家、教育家病逝於北京。彌留時他仍殷切盼望臺灣迴歸祖國,並囑咐“把集美學校辦下去”,把遺產300萬元人民幣全部獻給國家。為了感謝這麼多年他對國家做出的不朽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給予其國葬的哀榮,靈柩運回集美,安葬在家鄉,以告慰這個曾經輝煌、博大無私的愛國華僑。 成功秘訣 商人父親的教導,個人的勤奮用心。 出資辦學,造福後人,盛譽百世。     txt小說上傳分享
計算機之父(1)
計算機之父——托馬斯·約翰·沃森 財富檔案 托馬斯·沃森一生的經歷向我們演繹了一個典型的“美國夢”。一個蘇格蘭移民的兒子,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一步一步地從不起眼的推銷員成為企業家,並最終建立了著名的IBM公司。在他的領導下,IBM不僅從一箇中型公司成長為世界最大的企業之一,而且他還將IBM從機械製表機引入了計算機領域,並且在這一領域稱霸一時。小托馬斯·沃森則在其父的基礎上,透過自己的努力使IBM成長為真正的IT巨人。多年來IBM始終以超前的技術,出色的管理和獨樹一幟的產品領導著全球資訊工業的發展。 企業型別 計算機。 成長記錄 今天,“IBM”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藍色巨人,走過20世紀90年代的網路低迷,如今的它又重新煥發了光彩。多少人在使用IBM的家用電腦,已經數不清了,作為計算機業的龍頭老大,回溯歷史,從一個生產磅秤、切肉機的小公司到今天的跨國電腦公司,其中的路程不可謂不艱難!這裡面有好幾代人的努力,但首先應該感謝一個人,那就是托馬斯·約翰·沃森——“IBM”的創始人,也就是我們都尊敬的“計算機之父”。 在忍耐和辱罵中成長 托馬斯·約翰·沃森是個地地道道的美國人,1874年2月17日,他生於美國紐約州北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父親是來自英國的移民,靠伐木和種地謀生。雖然家境貧苦,但他們始終對生活有種樂觀的態度,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 沃森就是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從父母的身上,他繼承了美國農民許多優秀品質:正直、踏實、認真、樂觀、崇尚個人奮鬥。 因為家裡窮,當時教育還不是很普及,所以沃森沒有上過幾天學,並且為了減輕父母負擔,他17歲就開始進入社會。替一家五金店老闆走街串巷推銷縫紉機成為他第一份工作。而在當時,推銷並不被多少人看得起,因此小沃森受到了很多白眼,但正是推銷的經歷鍛鍊了他,後來沃森在談到自己早年的辛苦,也說:“一切始於銷售,若沒有銷售就沒有美國的商業。” 剛開始,他對老闆付給他每星期12美元的工資還挺滿意。後來,他從另一個推銷員那裡得知,他實際上被老闆耍了,因為其他推銷員通常拿的是佣金,而不是工資,如果按佣金計算,他每個星期應得65美元。於是他憤而辭職,從此,他找工作再也沒有同意過“死工資”的報酬方式。 1895年10月,困境中的沃森把謀生的目光投向“全國現金出納機公司”,因為這裡月薪平均400美元,收入可觀。而老闆帕特森是當時有名的“推銷天才”,在他手下,很多質樸勤奮的青年成長為一流的推銷人才。 他去拜訪公司分所經理蘭奇先生,結果被拒絕了,但是無論被怎麼打擊,沃森總是以微笑來面對蘭奇。被他的韌力打動,蘭奇決定給沃森一個機會,試用他。但是第一次推銷的經歷卻是慘敗的,沃森遭到了蘭奇的百般責罵和斥責,被罵得不知所措、面紅耳赤,羞憤難忍。放在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