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28部分

,破了蕭關,卻為趙石所阻。

接著又是殿前司禁軍上前,殿前司禁軍各部將領明白,這並非大帥要將功勞都給了自家嫡系,而是在告訴他們以及麾下士卒,軍中精銳到底應該是何模樣。

在各部將領喝罵聲中,殿前司禁軍上下士氣就不用提了,第二道城牆,比外城還要高大堅固幾分,但在殿前司禁軍強攻之下,竟是連一個時辰都沒撐到,便被擊破,守軍退往內城……

到了這個時候,十餘萬秦軍已經將蕭關緊緊圍住,會州方向一直沒有動靜,等待會州援軍的西夏守軍再無任何戰意。

本來,趙石還打算讓蜀中蠻兵,也上前戰上一場,看一看這些蜀中蠻兵到底有何出奇之處,是不是真如想象般,可為攻城之勁旅。

但被肆意蹂躪的西夏守軍,卻再沒給他這個機會。

激戰兩日,西夏守軍已不足兩千,若是野戰,早已潰不成軍了,但守成被圍,根本沒有逃走的機會,又接連迎戰,投降的機會都沒尋出來。

戰事間歇當中,守軍佐將王珩倉促說服了幾個軍中官佐,殺守將庚成,開啟內城城門,降於秦軍。

至此,蕭關一戰也便落下了帷幕。

戰事並沒有多麼慘烈,戰後,清點傷亡,秦軍上下,死傷七百餘人,殺傷五千餘眾,俘獲兩千餘人。

這一戰也沒什麼好說的,在十五萬大軍北進之中,這隻能算是一場小打小鬧的戰事,而且,傷亡有些多了……

當然,若是在當年,能在傷亡如此輕微之下,攻破蕭關,應該算得上是大功一件,但如今嘛,西夏沒落之景象,隨處可見,蕭關重鎮就這麼丟了,攻下來的人沒覺著有什麼自豪之處,估摸著西夏人丟了此處,也不會有多惋惜……

隨即,趙石令郭猛率一萬兵馬,轉攻會州。

實際上,之後等郭猛率軍到會州,根本沒費一兵一卒,便佔了會州城,因為會州守將,以及會州官吏,皆已逃走一空,只留下了一地倉皇之百姓罷了。

當年慶陽鎮軍頓並會州城下,與吐蕃兵馬合兵一處,屢攻不下,然到了如今,卻是如此一番模樣,寧不讓人心生感慨……本來郭猛還覺著力有不足,但得了會州之後,才覺得,大帥實是英明無比,當然,若非他與大帥有著故舊之情,這樣一場功勞,也落不到他郭某的頭上才對。

在這個時候,青銅峽天險已經失去了任何的意義,隨後,郭猛留五千人馬與會州降卒守城,自己則迴轉蕭關,追著大軍足跡,往韋州方向而來。

不過郭猛如何,只說攻下蕭關,按照趙石習慣,盡斬党項一族將領,關中百姓,凡党項人,或與黨項人有涉者,盡殺之。

沒費多少工夫,便留下兩千殿前司禁軍駐守於此,大軍啟行北向,不遠處,便為西夏西壽軍司故地。

之所以稱之為故地,因西壽軍司乃西夏當年立國時十二大軍司中首先廢棄的一個軍司,當年秦軍伐夏,雖然慘敗,但伐夏之初,卻還是佔著優勢的,也正是那一役,與左廂軍司諸部不合的西壽軍司覆滅於蕭關之內。

後因種種事故,西壽軍司並未得以重建,其實,是以蕭關守軍,代替了西壽軍司的位置,但不設軍司,也是蕭關守軍日益消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糧草輜重,借不能與各大軍司相比,在地位上,也差了老遠,到了今天,秦軍北來,兩日之內,蕭關已經失守告破,可以說,禍根早種於多年之前了。

大軍所過之處,屢屢能見軍營城寨的遺蹟,多為當年西壽軍司所留,如今卻已荒草遍佈,陰森森的,連野獸都很少現蹤於其間。

沿著唐時古道,大軍滾滾向前,不一日,已臨近韋州重鎮……

而這個時候,左路吐蕃兵馬在歸義王李匪率領之下,已經兵圍涼州,吐蕃兵來的太快,來到涼州,卻是將根本沒來得及有什麼反應的右廂軍司主力,整個圍困在了涼州城內。

涼州重鎮,乃西夏西南第一堅城,而西涼古城,屹立於瀚海大漠之間,也已愈有千年,歷經風雨依舊不曾倒下,這裡,也乃西北兵家必爭之所在。

千多年間,西北各族戰士,都曾在此城之下,流淌過熱血,奮勇廝殺,而近幾百年來,爭奪此處最烈的,還屬党項人,吐蕃人,漢人以及回鶻人。

不過,最終党項人勢盛,吐蕃,漢人漸漸絕跡於此,党項羌人又降甘州回鶻各部,終是將這一西北重地牢牢握在了手中。

南制西秦,西屏吐蕃,北控西域,讓西夏西南,整個有了支撐之處,一百多年來,再不曾易手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