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司俯首於其下,卻也無可奈何相比。靜塞軍司卻漸漸脫離了左廂軍司轄制。
說起來,並不算奇怪。第一個,就是韋州的位置,因有橫山阻隔,左廂軍司對靜塞軍司之影響,向來便不高。
而韋州地近京師,從靜塞軍司成軍開始,即便其一直為左廂軍司轄下,但無論左廂軍司還是右廂軍司,對其都不能任意的指手畫腳,對其控制最力的,還是朝廷。
再有,靜塞軍司向以橫山羌為主,這些山間羌人,身體強健,登山過積澗,步履如飛,在西夏軍中,號稱步跋子,西夏步軍精銳,多出其間,乃攻城略地之首選……
橫山羌粗野蠻橫,桀驁不馴,為西夏朝廷所忌憚,不過,若沒有橫山羌阻隔西夏門戶,卻又哪裡會讓人心安?
不得不防,卻又不得不用,如此一來,西夏朝廷更不容其他軍司染指於此。
而時至今日,即便是西夏國相李元康,也不會讓靜塞軍司受左廂軍司轄制,實際上,誰都清楚,這是一塊禁地,在左廂軍司坐大的今天,更是如此。
即使這些年,靜塞軍司之兵卒,屢屢被抽調,前往河南地,與金人交戰,或者四出剿匪平亂,不過之後,靜塞軍司兵卒,都要回歸靜塞軍司建制,從不補往別處,這在建制混亂的西夏軍中,是十分罕見的……
由此可見,朝廷對靜塞軍司看顧之嚴了。
不過,再怎麼說,韋州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它必然只是一處中轉之地。
不提大軍作戰如何如何,只說平日,西南之糧草,必定要經過韋州運往靈州以及京師興慶,而右廂軍司,以及南邊的蕭關,與秦人邊境處的各處軍寨,糧沫,軍餉,都要從韋州起運。
是的,韋州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