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為《羅馬和耶路撒冷》的小冊子,認為無論對猶太人來說,還是對其他人來說,恢復猶太人的國家都是必要的。
流散於全世界的猶太人在長達千年的中世紀曆史階段裡,經歷了深重苦難,受到歧視、趕逐與屠殺,被隔絕於西方社會的政治、文化生活之外。1516年,威尼斯共和國將全市猶太人驅入一座小島上的槍炮鑄造廠內,寬闊的運河和沉重的大門將其與外界隔絕開來。一到晚上,大門就要關閉。這種經驗後來被各國仿效推廣,在城市設立猶太人專住的隔離區,此類隔離區被稱為“隔都”(ghetto)。在隔都之內,猶太人可以有自己的會堂、學校和商店,但在隔都之外,他們是不受歡迎的異邦人。直到1797年,拿破崙才廢棄了威尼斯的隔都,但這座城市直到1866年才允許猶太人自由選擇居住區域。
16世紀時,歐洲發生宗教改革運動,天主教和新教陷入教義紛爭之中,再加上文藝復興運動的衝擊,天主教會的絕對權威發生動搖,歐洲猶太人算是獲得了暫時安寧喘息的機會。但總的說來,從那時起,猶太人已成為被歧視、被趕逐的、不受公眾歡迎的種族。每逢猶太人的居留國發生經濟危機或其它社會動亂的時候,猶太人都首先成為衝擊的物件與替罪的羔羊。在某個世紀歡迎猶太人的國家,很可能會在下一個世紀驅逐他們。幾十年中一直相安無事、允許猶太人居住的城鎮,可能會在一夜之間突然爆發針對猶太人的屠殺。這是猶太人歷史上非常黑暗的一個時期,他們受到的欺凌和迫害是難以形容的。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經過了幾千年的流浪,遇到了數不盡的歧視、奴役、迫害、搶劫和殘殺,而猶太民族能夠一直存在下來。”林義哲說道,“後來我才知道,只要錫安山之夢還在,這個民族便不會滅亡。”
“我們現在在歐洲的境遇,已經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我知道,我們的苦難,還遠遠沒有結束。”內森說著,眼中似有熊熊火焰在燃燒。
受英法資產階級革命和美國獨立革命所導致的影響,歐洲猶太人的地位和政治待遇逐漸有所改善。從1723年起,猶太人在英國可以擁有土地,1753年後猶太人可以加入英國國籍,到19世紀中葉,猶太人也可當選為國會議員。1791年,法國國民大會透過賦予法國猶太人可以用國家公民的身份進行宣誓的權利。1807年,拿破崙皇帝批准恢復猶太教公會,宣佈法國猶太人“可以在法國土地上找到一個耶路撒冷”。從1833年到1871年,普魯士、奧地利、薩克森、巴登等德意志邦國給予猶太人公民權。荷蘭(1796)、比利時(1830)、丹麥(1848)、挪威(1851)、瑞典(1865)、瑞士(1874)等國也紛紛宣佈給予猶太人平等的公民權。在比較文明的那一部分歐洲,猶太人似乎實現了被接納之夢。但是處在沙皇俄國的猶太人的處境一直沒有得到大的改善。1550年,沙皇伊凡四世曾下令禁止猶太人入境。1648年到1656年,反對波蘭貴族的赫米爾尼茨基哥薩克匪幫曾對居住在波蘭和烏克蘭的猶太人進行了大屠殺,被害人數達10萬之巨。18世紀末,波蘭被瓜分滅亡,原來居住在波蘭的幾百萬猶太人從世俗力量較強的天主教波蘭轉到俄羅斯這個有更深敵意的東正教國家之後,命運比過去更加悽慘,前途也更加暗淡。
1835年,俄國政府宣佈,在西部從立陶宛到烏克蘭的16個省和波蘭的10個省成立“柵欄區”(Pale)。這片地區基本上是18世紀末俄國三次瓜分波蘭所分得的贓物。根據俄羅斯帝國的規定,除了有音樂或藝術才華的猶太兒童及其父母外,禁止猶太人在“柵欄區”之外定居(這個例外規定導致投身於文化和藝術事業的猶太人格外增多)。
第一百九十一章共同的敵人
從那時起,大約500萬貧困的俄國猶太人,就像牲口一樣被禁錮在了這片土地上,此外還有約31萬猶太人秘密生活在“柵欄區”之外,一旦發現就有可能被驅逐。俄國首都聖彼得堡不對猶太人開放,克里米亞南部從塞瓦斯托波爾到費奧多西亞的皇家度假地區也從不讓猶太人進入。猶太人的旅行受到限制,不得擁有土地,還要繳納雙倍的稅款。19世紀出現現代金融系統後,猶太人傳統經營的信貸和貨幣商業活動也遭到嚴重打擊,許多城市猶太人淪為貧民。
就在1871年,在俄國南方的敖德薩出現了大規模針對猶太人的迫害事件。猶太人在大街上被毒打,猶太商店遭劫掠,猶太人財產被搗毀。這股大規模的反猶屠猶浪潮給俄國和東歐猶太人帶來了極大的苦難和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