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那就是皇上親政,希望一手攬權,以維護其趙氏皇權的威勢和地位。大人,既然上位有此心,且又有此能力,不如藉此良機急流勇退,就像大人所言,權勢只不過是過眼雲煙。而今,宋蒙大戰一觸即發,勝負難料,今後的煩心之事會多不勝數,俗話說,退一步則見海闊天空,大人又何須再去糾纏其中呢?”
賈似道沒有言語,只是默默地喝了一口杯中之酒,也不知是贊同還是反對。
從信州府南下,經渺灣村便是當日我們前往大理之路,出信州府北門,則是通往龍虎山之路。
龍虎山坐落於信州貴溪縣境內,長長的瀘溪河貫穿其中,整個山區風景秀麗,山水天成,美輪美奐。經過大自然億萬年的滄桑變遷、精雕細刻,成就了今日龍虎山千峰競秀、屏矗墉回、燦若朝霞的丹霞絕景。一江翡翠般清瑩碧透的瀘溪河水在神奇雋美的群山之間靜靜流淌,山清水秀,宛若一幅天然國畫。順著瀘溪河遠遠看去,只見不少人乘筏漂流,似是樂在其中,又見兩岸風光神奇迷離,令我等恍若置身於夢中的世外桃源。
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在開篇第一回這樣描繪了龍虎山:千峰競秀,萬壑爭流,瀑布斜飛,藤蘿倒掛;虎嘯時風生谷口,猿啼時月墜山腰。。。。。。
今日一見,方知的確如此。
文璋在龍虎山住過一陣,張全一也到過此地,兩人一馬當先,帶著我們向龍虎山核心地帶進發。越接近目的,越覺得山水相映之風光宜人,龍虎山各處的山峰雖然都不高,卻是空氣異常清新,用後世之言來形容,這裡就是一處天然大型氧吧,眾人邊走邊看,均覺心曠神怡,無不為大自然的神工傾倒。
行到半路的一個岔口,文璋勒住馬韁道:“公子,前面直行就是龍虎山的前山,往右則是通往後山之路,屬下曾在後山下面的瀘溪村住過,我們是去前山還是後山?”
“文璋,龍虎山論道之地在何處?”
“公子,論道是在前後山交界處的上清宮,因此從前山或者後山上去都是一樣的,從山下直上,以我們的腳程,最多隻需兩個時辰便可到達。”
“那就去瀘溪村吧,正好你也故地重遊。”
“好啊,公子。”
方靈道:“文璋,那瀘溪村有何特產嗎?”
“有啊,瀘溪村出產的鬆糕遠近聞名,鬆軟可口,好吃呢。”
方靈點點頭道:“哥,時間也不早了,我們今晚就在瀘溪村住一晚,明早上山正好。”
“行,走吧。”
自打到了大宋之後,這一次是我第三次離開臨安,也算是最為舒適的一次,能夠在緩慢趕路的同時,欣賞到祖國的大好河山。
沒走多久,方靈又道:“文璋,這龍虎山看上去規模壯大,想必有很多傳說故事,你怎麼知道得如此之少呢?”
文璋訕訕笑道:“方姑娘,等見到我師傅,讓他給你講吧,我雖說是龍虎宗子弟,但大部分時間都隨師傅在外,所以對龍虎山的典籍趣聞知道得並不多。”
我邊走邊問道:“文璋,從這裡到瀘溪村沿途有何勝景?”
“公子,沿著瀘溪河行走,到達瀘溪村之前有兩處古蹟,一是即將看到的崖墓,二是位於村落旁的真仙觀遺址。”
方靈奇道:“崖墓?是什麼墓?”
“前面就是了。”文璋指著前面的懸崖道,“公子,方姑娘,大家往上看,那千仞懸崖之上是不是有不少棺材?”
我眺目向上,果然看見有少許棺材,懸置於插入懸崖絕壁的木樁上,或置於崖洞中、崖縫內,或半懸於崖外。
文璋道:“那就是崖墓,也叫做懸棺葬。”
“咦?”方靈驚呼一聲道,“哥,這些棺材是怎麼放上去的呢?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山勢陡峭,常人根本無從攀登其中,莫非古人都是輕功高手?”
張全一道:“是啊,福建的武夷山也有這種懸棺,當時我還問過師傅,卻也是不知。”
田修顏接著道:“我們苗家也有這種懸棺,安置方法也是無人知曉。”
懸棺葬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葬式,流行於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懸置越高,表示對死者越是尊敬。依據後世考古工作者所發現的文獻及實地考察,在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區,均有此種葬俗。江西貴溪龍虎山、福建武夷山、四川忠縣臥馬函、奉節縣夔峽、風箱峽、珙縣麻塘壩螃蟹溪山崖等地,都曾發現過大批戰國至秦漢之際的古代懸棺葬遺物。
據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