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在於修為有多高。情況可能恰恰相反,他已在登天之徑上走得太遠,所選擇的只是前人所指出同時也是自己所擅長的那條道路,而並非從自然的大道本源證入。
長齡先生對虎娃這種知無不言的態度當然非常感激。儘管沒有就此摸索出靈樞訣的門徑,但也得到了不少啟發。在他看來,瀚雄能交到這樣的朋友。實是難求的福緣,其收穫可不僅在那一柄璞劍。其實若沒有虎娃,少務與瀚雄都很難登上主峰成為武夫丘正傳弟子。
而虎娃本人大部分時間都坐在車中,靜靜地參悟“大器訣”。那隻被他看成胭脂虎的紅色鸞鳥,自稱來自神民丘,離去時留下了這門秘法傳承。虎娃卻發現自己早已修煉入門,卻沒有總結出這麼明確清晰的傳承體系,其實他從來都沒有刻意修煉過此等秘法,只是將這些秘法作為層層修行印證的一部分。
虎娃在路上想的並不是那鸞鳥將來會回謝他怎樣一件神器,而是另一問題——何為大器?
他也有一種感受,這門秘法還傳授不了別人,除非是掌握了神念心印並修煉大成,否則有太多的玄妙說不清。除非再有一個與他情況差不多的人,從邁入初境開始就遵循層層境界的道之本源修煉。
這是虎娃與長齡先生交流時的感受,因為他也很想讓長齡先生學會自己為夏卓治病的手法,可僅僅講玄理是沒用的,一種手段施展出來,儘管可以用神通法力去做近似的模擬,但想掌握其精髓,就與修行中的層層根基都有關係了。
虎娃也做了一個決定,假如自己將來修為突破了六境,那就把大器訣傳給長齡先生、授予其神念心印傳承,再讓長齡先生於長齡門中傳承下去。不僅如此,瀚雄、少務、大俊他都可以教。
而且他也答應過後廩,待將來修為突破六境,則把菁華訣再傳給少務,那麼也可以傳給更多的人。只是菁華訣的情況有些特殊,可能牽扯到當年清水氏一族的慘劇,沒情況搞清楚之前,不可貿然傳人。
假如有人知道虎娃此刻的想法,定會目瞪口呆。虎娃自己所悟已知來歷的大器訣、尚不清楚名稱的靈樞訣、還有他身懷秘傳的菁華訣,竟然都打算傳授給願意傳授之人,包括武夫丘上的眾長老、長齡先生、瀚雄、少務、大俊等人。
當然還包括盤瓠,也包括彭山禁地中的藤金、藤花,假如將他認識的人都算上,那麼遠在家鄉的山爺與水婆婆、於白溪村認識的靈寶與豬頭三、蠻荒中結識的蛇女齊羅,只有有機緣能夠修煉入門,他將來突破六境後都會傳授。
只是虎娃目前的修為不足,尚須在修行中做更清晰的印證,而且菁華訣的傳授需要謹慎,除此之外到沒有什麼別的問題。這些所謂秘訣,本就是大道本源所顯化、虎娃於修行中自悟,宛如當年山爺所點亮的那盞燈、包含於萬事萬物的玄理之中。
越接近巴室國都,他們的心情就越輕鬆,到達長齡門之時,眾人換了車馬,也恢復了本來面目。長齡先生早有準備,從長齡門傳出的訊息,宗主外出採藥歸山,途中恰好遇到了彭鏗氏大人,兩人結伴去國都面見國君。
國君後廩前不久已經派使者來長齡門邀請長齡先生了,只是因為長齡先生一直外出未回,所以未能領命,如今剛歸山便徑往國都。
長齡先生一改平時謙遜隨和的脾氣,這次進入國都時排場十足,由眾弟子前後隨行,自己則坐在一輛棚上掛著簾子的馬車中,連面都沒露,後面還有一輛同樣華貴的馬車,裡面想必坐的就是彭鏗氏大人了。自從去年在彭山禁地治好了國君的病,這位大人也好久沒有訊息了。
……
虎娃與盤瓠坐在第二輛馬車中,目光透過車簾可以看見外面巴都城中的景象。這是巴原上最未宏偉的一座城池,坐落在平原中央,百餘年前曾毀於戰火、只留下一片廢墟。巴室國建立之後,完全按照當年的巴國都城原樣重建,傳承三代國君,到了後廩手中才徹底恢復了曾經的規模與氣象。
城牆的高大與堅固自不必說,這樣一座城是很難被攻破的,而當年是毀於內亂。在城廓中央的大道上穿過,虎娃展開元神觀察兩側的民眾生活以及民居建築,比他在巴原上所見的任何一座城廓都要繁華熱鬧,同時又井然有序。
除了規模與氣象,這座巴都城若還有什麼特別之處,那就旺盛的生氣,匯聚成了一股無形的生機。這生機不是屬於城中某一個人,而是那大街小巷、集市廟堂、所有事物所煥發出的那種蓬勃生氣凝聚。
城廓本上死物,有了人居住其中,並按照某種社會規則組織與運轉、形成日常的生產與生活,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