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作,多屬實證;呃聲洪亮,衝過而出,多屬熱證;見聲沉緩有力,得寒則甚,得熱則減,多屬寒證;呃逆時斷時續,氣怯聲低乏力,多屬虛證。

二、治療原則

呃逆的治療以理氣和胃、降逆平呃為基本治法。平呃要分清寒、熱、虛、實,分別施以祛寒、清熱、補虛、瀉實之法。在此基礎上,輔以降逆平呃之品,以利隔間之氣。對於重危病證中出現的嘔逆,治當大補元氣,急救胃氣。

三、證治分類

1。胃中寒冷證症狀:呃聲沉緩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熱則減,遇寒更甚,進食減少,喜食熱飲,口淡不渴,舌苔白潤,脈遲緩。

證機概要:寒蓄中焦,氣機不利,胃氣上逆。

治法:溫中散寒,降逆止呃。

代表方:丁香散加減。本方溫中祛寒,降逆止呃,適用呃聲沉緩、得熱則減、遇寒更甚之呃逆。

常用藥:丁香、柿蒂降逆止呃;高良薑、乾薑、蓽茇溫中散寒;香附、陳皮理氣和胃。

若寒氣較重,脘腹脹痛者,加吳茱萸、肉桂、烏藥散寒降逆;若寒凝氣滯,脘腹痞滿者,加枳殼、厚朴、陳皮以行氣消痞;若氣逆較甚,呃逆頻作者,加刀豆子、旋覆花、代赭石以理氣降逆。

2。胃火上逆證

症狀:呃聲洪亮有力,衝逆而出,口臭煩渴,多喜冷飲,脘腹滿悶,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苔黃燥,脈滑數。

證機概要:熱積胃腸,腑氣不暢,胃火上衝。

治法:清胃洩熱,降逆止呃。

代表方:竹葉石膏湯加減。本方有清熱生津、和胃降逆功能,用於治療呃聲洪亮、口臭煩渴、喜冷飲之呃逆。

常用藥:竹葉、生石膏清瀉胃火;沙參(易原方人參)、麥冬養胃生津;半夏和胃降逆;粳米、甘草調養胃氣;竹茹、柿蒂助降逆止呃之力。

若腑氣不通,痞滿便秘者,可合用小承氣湯通腑洩熱,使腑氣通,胃氣降,呃自止;若胸膈煩熱,大便秘結,可用涼膈散以攻下瀉熱。

3。氣機鬱滯證

症狀:呃逆連聲,常因情志不暢而誘發或加重,胸脅滿悶,脘腹脹滿,暖氣納減,腸鳴矢氣,苔薄白,脈弦。

證機概要:肝氣鬱滯,橫逆犯胃,胃氣上逆。

治法:順氣解鬱,和胃降逆。

代表方:五磨飲子加減。本方有理氣寬中降逆的作用,適用於呃逆連聲、因情志改變誘發或加重之呃逆。

常用藥:木香、烏藥解鬱順氣;枳殼、沉香、檳榔寬中降氣;丁香、代赭石降逆止嘔。

肝鬱明顯者,加川楝子、鬱金疏肝解鬱;若心煩口苦,氣鬱化熱者,加梔子、黃連洩肝和胃。若氣逆痰阻,昏眩噁心者,可用旋覆代赭湯加陳皮、茯苓,以順氣降逆,化痰和胃。若氣滯日久成瘀,瘀血內結,胸脅刺痛,久呃不止者,可用血府逐瘀湯加減以活血化瘀。

4。脾胃陽虛證

症狀:呃聲低長無力,氣不得續,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溫喜按,面色咣白,手足不溫,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證機概要:中陽不足,胃失和降,虛氣上逆。

治法:溫補脾胃止呃。

代表方:理中丸加吳茱萸、丁香。本方溫中健脾,降逆止呃,適用於呃聲無力、喜溫喜按、手足不溫之呃逆。

常用藥:人參、白朮甘草甘溫益氣;乾薑溫中散寒;吳茱萸、丁香、柿蒂溫胃平呃。

若呃聲難續,氣短乏力,中氣大虧者,可加黃芪、黨參補益中氣;若病久及腎,腎陽虧虛,形寒肢冷,腰膝痠軟,呃聲難續者,為腎失攝納,可加肉桂、紫石英、補骨脂、山茱萸、刀豆子補腎納氣平呃。

5。胃陰不足證

症狀:呃聲短促而不得續,口乾咽燥,煩躁不安,不思飲食,或食後飽脹,大便乾結,舌質紅,苔少而幹,脈細數。

證機概要:陰液不足,胃失濡養,氣失和降。

治法:養胃生津,降逆止呃。

代表方:益胃湯合橘皮竹茹湯加減。前方養胃生津,治胃陰不足,口乾咽燥,舌乾紅少苔者;後方益氣清熱,和胃降逆,治胃虛有熱,氣逆不降而致呃逆。

常用藥:沙參、麥冬、玉竹、生地甘寒生津,滋養胃陰;橘皮、竹茹、枇杷葉、柿蒂和胃降氣,降逆平呃。

若咽喉不利,陰虛火旺,胃火上炎者,可加知母、蘆根以養陰清熱;若神疲乏力,氣陰兩虛者,可加黨參或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