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部分

首先是祭華夏始祖

兩位初祖的石像足有三丈高,漢國文武班子齊齊整整排在下面,所有人都是全套的公服、官靴、進賢冠,峨冠博帶,頗見漢唐威儀。

待班次排好。贊禮生叫道:“奏樂!”兩邊鼓樂齊奏,琴瑟管絃、笙蕭鐘磬。端的是黃鐘大呂莊嚴之音。

迎神、分獻、升香,獻酒、玉、帛、稷、饌,奏至德之章、舞至德之容,三叩九拜。

中國人最重自家祖宗,三皇五帝為華夏初祖,是老祖宗的祖宗了,百姓們也跟著官員一起叩拜。只是人多雜亂,未免亂紛紛的,是為美中不足了。

“這位漢王,氣量格局非凡,怕是有問鼎天下的雄心吶。”拜畢。周浩輕笑著開口道,隨即站起身來,拍了拍膝蓋上地灰塵,突然冒這麼一句。

孟華有點奇怪的看了看這位小山叢竹的老同學,他比自己早幾個月到琉球,恐怕從龍之心要比自己熱切些吧。

“周兄出此言?不祭皇天后土、不封列祖列宗,卻來祭幾千年前的炎黃。怕是有點捨本逐末了吧?”

“孟兄又在試探小弟了!”

周浩微微笑道:“歷代天子追封列祖列宗,不過是一家一姓之祖宗,視天下為一家一姓之家產。漢王祭三皇五帝,是祭的全天下人的祖宗,以社稷為天下漢人之社稷,單論這一點,氣量格局便遠邁唐宗宋祖了,將來民心之所向,不問可知。”

老同學都說到這份上了,孟華也不好再裝傻。

悠然長嘆道:“小弟初到琉球。也是抱著看看氣運消長、天下大勢的念頭,亂世中。居此海外小島,以皇宋遺民逍遙一世,哪管他中原風雲起陸、閩廣波浪掀天?

周浩點頭道:“昔成湯地不滿百、西岐地方三百里而定鼎,少康一旅而興夏、肅宗匹馬而昌唐,琉球土地肥沃,居海上易守難攻,兼得魚鹽之利,將來逐鹿中原”

孟華眼睛一亮。

太平年間,讀書人自然以進士及第為最高榮譽,時人以為就算收復燕雲、凱師而還,也不會比狀元及第更加光彩。但大宋朝年年戰、年年敗,臨安謝太后、小皇帝都給蒙古人捉去了,便是再忠心的臣子,也難免捫心自問:這大宋朝,是否氣運已盡?從來天道難測天命難違,誰能說得準?

只不過建新朝的是蒙古韃虜,搞什麼四等人、第一夜權,各地豪傑才紛紛起兵;假如是漢人正宗鼎立新朝,以宋末朝廷的荒唐腐朽,恐怕願意替它拼命的人寥寥無幾,大宋朝也如隋滅陳、宋滅南唐一般,早就完蛋大吉了。

兩個老同學摩拳擦掌想要大幹一場,搏個開國功臣。

祭過始祖,便是英靈入祠。

“老兵不怕死亡,老兵怕被遺忘。”中國人相信人死後有靈魂,亂世之中,死並不可怕,父母妻女有所養,亦無所牽掛,唯一怕地就是死後不能歸葬祖墳、靈魂無所歸依成為孤魂野鬼,得不到後代香菸、得不到家人血食。

忠烈祠是英靈安息的地方。琉球每一個犧牲者,都要火化後將骨灰運回,供家人埋葬在墳中,牌位則做兩個,一個安在家中受子孫香火,一個放入忠烈祠,千秋萬世永垂不朽。

太陽漸漸西下,落日的餘暉照耀在忠烈祠上,給它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低沉的哀樂響起,站著數萬人的廣場漸漸安靜下來,人們肅立著,不約而同地向東方望去。

來了,來了!人群一陣細碎的騷動,彷彿微風吹過麥田。

鼓樂隊悠長的蕭笙,猶如烈士的英靈平靜而沉毅,從遠處逶迤而來,蒼涼、空寂,聽得人們心中氣血翻湧,有一口熱氣憋在胸口,直欲破體而出!

空寂蒼涼到了極處,人們的心低沉幾乎要喘不過氣,突然禮炮隆隆,曲調為之一變,雄渾的鐘鼓聲奏響,歌頌著烈士的勇敢與忠誠。

移靈隊伍的最前面,五十名天真無邪的兒童,拋灑著清水和花瓣,為英靈鋪路。正是這些逝去的英烈,用自己地生命換來了他們安樂地童年,清水與鮮花,是烈士專享的榮譽。

其後一百名漢軍士兵,全身黑色戎裝,胸配寄託哀思地小白花,扛著放置靈牌的靈臺。

抬靈的隊伍由東向西,迎著夕陽而來,烈士的靈魂就附在士兵抬的靈位上,英烈為守護這片土地、為守護這群人民而獻身,他們將會長眠在這個神聖的祠堂,名字被鐫刻在漢國的史冊,永不磨滅。

最後是一百名漢軍全副武裝計程車兵,踏著鼓點般的步伐,長矛如林刺向天空,為逝去的戰友殿後護靈。

十月二十日,天氣漸漸涼了,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