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軍隊編制劉宇再度徹底規劃了一下,十人為一夥,十夥為一伍,十伍為一營,三營為一旅,兩旅為一軍,一軍為六千人。
至於地盤,劉宇之前的兩年時間可不是什麼也沒做,就只是建個基隆城而已,如今整個臺灣也就是流求,已經開闊了二十多個基地了。劉宇就直接設立二十個鎮,四個府,流求並沒有設立省,畢竟流求屬於政治中心,如今設不設省都沒啥關係,設省到底麻煩了。
不過海外劉宇到一口氣直接設定了三個省,四川省,王立任總督,南海省,龍雲任總督,海角省,王勇任總督。海外之地,劉宇並沒有選擇徹底的行政分離,此時的他根本就沒有這麼多的行政官員,再者澳洲呂宋的兩人都是系統人物,忠誠度百分之百,四川那是沒辦法。
上章出現了點問題,所以第三章提前奉上!!
第一百五十三章 建國下
漢國劉宇直接設定三省六部,畢竟三省六部制是我國華夏古代政治的精華所在,他並沒有錯,錯的也只是統治者而已。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三省六部是自西漢以後長期發展形成的制度。其中尚書省形成於東漢(當時稱尚書檯),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
三省六部制在封建社會之中幾乎無法挑剔,他的作用也無法掩蓋,他存在幾乎貫穿整個華夏,這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了。
三省長官劉宇分別讓,王林,王應麟,林權放任,王林為中書省內史令,王應麟為尚書省尚書令,林權為門下省納言,當然由於人才的缺少,劉宇再度讓王林也兼任戶部長官一職。
儘管已經準備了兩年劉宇現在還是發現人才儲備根本就不夠,如今副職根本沒有安排完整,有些地方甚至就只有一個正職而已,完全就是空架子,不過對此劉宇也沒有絲毫擔心的,此時的他也只需要先把架子搭起來,以後就只需充實就行了。
西元1277年,宋景炎二年,琉球漢曆元年十月二十日。上午的開國大典之後,並不是傳統的“旌表皇天、昭告后土”,而是祭拜三皇五帝。
歷代皇帝自說自話,明明是拳頭大打的天下,或者欺人孤兒寡母篡的皇位,偏偏自吹自擂什麼授命於天,要叫做天子,劉宇要做的就是華夏的皇,而非一家一姓之天下。所以祭拜三皇五帝。
何為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基本上,無論是按照神話傳說,還是史書的記載,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對“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三皇有五說,五帝也有五說。
三皇史書上有五種說法:
燧人、伏羲、神農
伏羲、女媧、神農
伏羲、祝融、神農
伏羲、神農、共工
伏羲、神農、黃帝
最後一種說法由於《尚書》的影響力而得到推廣,伏羲、神農、黃帝成為中國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後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五帝亦有五種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宓戲(伏羲)、神農、黃帝、堯、舜
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
少昊、顓頊、帝嚳、堯、舜
黃帝、少昊、顓頊、嚳、堯
其中第三種說法最為流行,意指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的天神,東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顓頊,中央黃帝。
劉宇三皇取,伏羲,神農,軒轅,五帝取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這八人共為華夏始祖。
廣場正中央為三皇五帝塑像,北方為華夏曆史館,展覽中華歷代大事,以示琉球漢國系出中土,人民為漢族嫡裔;東面是大漢歷史館,陳列琉球所有發明還有成就,西面是大漢忠烈祠,供奉為保家衛國犧牲地英靈,各座建築均為中華傳統的飛簷斗拱樣式。當然,內部構建支柱就多為鋼筋水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