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慢慢改進?
才怪!要是皇上覺得好,又怎麼會那樣對待朝鮮和琉球,設立什麼倭朝總督府?
很顯然,皇上是想讓人選最後這個答案,拳頭大就是硬道理,不服就打到他服,看看,多鮮明的正德作風啊·就是它了,楊慎大筆一揮,直接勾取,意泰神閒的模樣,大有他師傅在內閣票擬的風采。
不就是……
楊大才子下筆如有神,很快就完成了所有的選擇題·接下來的題目是簡答題。
看完簡答題的第一個題目,楊慎的神情凝重了起來,不是因為題目太怪,而是反過來了,題目突然嚴肅起來,嚴肅的甚至讓他有些吃驚。
“古人曰: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先是引用了一段聖人之言,在這張試卷中,這還是第一次。
“…···問:到底要如何才能做到老有所養?”
這個題目好大,足以用為科舉的主題了。若是從前,楊慎自然會引經據典,寫一篇花團錦簇的文章出來,細述用聖人之道教化百姓,使人人有禮,恪守道德,進而達到天下大同的老生常談。
可是,即便不考慮皇上對禮儀不屑一顧的態度,只要想到天津的見聞,楊慎也知道從前的答案是不正確的。
道德是好東西,但這玩意只適合拿來當自己的行為準則,並不適合拿來要求別人,更遑論朝廷以之要求百姓了。其實,嚴格去追究的話,聖人的話本身就有很多自相矛盾的。
孔夫子經常用看淡名利來教誨弟子,但實際上,這位儒家聖人當年奔波諸國,所為何事?還不就是為了求個一官半職,進而飛黃騰達嗎?
士人們可能會辯解說,孔聖人是為了從政之後為天下人謀福。可是,當年跑去衛國,投靠衛靈公嬖倖的宦官癰渠的人,難道不是這位夫子嗎?走後門,走被他後世的徒子徒孫唾棄的閹豎的後門,為的不就是謀官麼?
季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