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0部分

光是題目也就罷了,最奇葩的是,這考卷的最頂端還有一堆字楊慎凝目一看,發現竟然是些明事項!這模式很奇葩,明的內容也很古怪。

首先是答題時間,上面寫的明白,考試時間共三個時,其中文史兩時,算學一時,這是文科生的規矩,理科生反之。一共才一個半時辰,對比會試這時間簡直可以用倉促來形容了。

然後是答題格式,上面寫的分明,不限文體格式,推薦用白話,也可以用駢文,要是實在忍不住用詩詞來表述也無妨,皆不影響成績。

看到這裡,楊慎聽到周圍傳出了一片吞口水的聲音,他很理解其他考生的心情。

這考試實在太怪異了,不限格式倒也罷了,居然推薦用白話,這不是坑爹嗎?書人最擅長的就是寫固定格式的八股文,然後才是詩詞、駢文,白話………………這是能登上大雅之堂的東西嗎?

楊慎自己倒不奇怪,天津的官吏經常,不,應該始終都是面對百姓和商人的,那些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稍微深奧些的詞句,他們就會mō不到頭腦了。不管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還是不脫離群眾,掌握好白話都是很有必要的。

何況從學畢業,來大學應試的人也為數不少,那些人可是從零開始學習的,能在一年多的時間內,認幾千個字,並且書寫順暢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想要寫駢文,或者作詩詞那就太過玄幻了,不是每個人都向冠軍侯那樣天縱奇才的。

最後,答題的字數也不限,要是寫的少,就在卷子上作答,那裡的留白已經足夠;寫的太多,超出了也不要緊,寫在白紙上,附在後面就是了。這後面還有個括號……

楊慎也不知道這個符號叫括號,不過他也知道,這玩意八成是做補充明用的,括號裡面寫著:適可而止方為上。也就是,出題的人告訴考生,們最好少寫點,否則……嗯,以皇上的風格推斷,潛臺詞大概.就是:太多了,朕就懶得看了。

饒是楊慎做足了準備,而且還得了李兆先的提示,可他還是緩緩神,這才重新將精神集中起來,不是他承受能力差,實在-考試太奇葩。

想到這位世兄,楊慎略一側頭,用眼角的餘光往右手邊掃了一眼,只見李兆先已經筆走龍蛇開始答題了,一邊答題,這人臉上也是眉飛色舞的,好像那題目本身就是一片絕世好文似的。

李世兄在這裡,果然是如魚得水,默默感嘆一聲,楊慎轉過頭來,開始看題目了。

開頭已經如此了,正題當然也不會太靠譜,這不,第一道題目就讓楊慎看得一怔。

“看過《西遊記》,或者聽過這本書的評話的考生請作答,認為此書中體現了什麼樣的精神,又從中得到了什麼樣的感悟?不知道此書的人也不用擔心,本題作答與否,不影考評分數。”

“…………”楊慎默然,而且他還頭暈,這本書他知道,起先是候德坊當評書講的,後來因為人氣很高,所以路邊社就將其印刷出版了,後來還排成了戲劇,在京城也是風靡一時。

要是四書五經的典故,楊慎肯定毫不遲疑就下筆了,可是這些神怪誌異的評書,他從來就不會去眷,所以他也是隻知其名,不知其詳,更別提寫什麼感悟心得了。

好在………………好吧,儘管最後那句話讓他放了心,可他還是不禁腹誹了兩句,不影響考評分數,把這個題目寫出來幹嘛?這不是坑爹嗎?

同時他也知道李兆先為啥那麼興奮了,這人沒事最愛打聽八卦,找些奇聞異事來,這麼流行的話本他肯定看過無數遍,甚至可以倒背如流了,當然是正中下懷。

從周遭那一片嘆息聲中,楊慎可以確定,跟自己一樣,大多數人,或者大多數書人都是沒看過這本書的。

沒關係,反正題目還很多,不著急,楊慎在心裡安慰了自己兩句,接著去看下一道題目了。

“看過《三國演義》,或者聽過這本書的評話的考生請作答,最喜歡書中那個人物,最討厭哪個人物,請寫明原因。

不知道此書的人也不用擔心,本題作答與否,不影響考評分數。”

尼瑪,這是作者騙字數呢?否則,後面那句話是怎麼個意思?楊慎只覺眼前一花,額頭一涼,然後就開始輕微的耳鳴了。

不過還好,三國演義流行的時間比較長,而且候德坊配的那首《臨江仙》,讓楊慎很有些共鳴,對那個未知的作者也很欣賞,所以,愛屋及烏之下,他看過這本書,再加上三國志的底子,倒不至於象上一道那樣一籌莫展。

可他心裡還是止不住的腹誹,開頭兩道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