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或者是說“關係”,是官員個人的社會資本。在“關係”的作用下,政府部門特別是上下級單位,工作互動被私人化,公事要當成私事辦才辦得通;而上級重要人物的個人要求則成為下級的重要職責內工作,私事要當成公事辦,才能維持好與上級重要部門的關係。在相近領導、同級官員、直接上下級之間,充斥著個人色彩濃厚的討價還價。討價還價成為政府部門工作的重要方式,不僅存在於政策制定過程中,也存在於政策執行過程中。不同政策相互間不銜接的,政府權力往往被用於謀取私利,而且許多私利介於合法與非法之間的灰色地帶。在這樣的政府執行過程中,正式的制度規範往往成為擺設,難以建立有效的法律框架,無法形成共同的價值和公認的程式。這些問題其實是傳統政府模式的特徵,需要向制度化的現代政府模式轉變。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種碎片化特徵的政府體制並不是一個現代官僚體制。而究其根源,關鍵在於預算制度的分散化。現在正在推行的預算改革,如部門預算、收支兩條線、國庫集中支付等,主要內容是政府內部權力重新劃分,只能解決官僚體系自身的建設問題,而不能解決民眾參與問題,因此可能導致改革推動力不足的問題。即便如此,在基層這些改革的實際功效十分微弱。在上級政府,由於預算過程本身的*化和參與性問題沒有解決,一定程度上也是強化了個別實權部門的力量,使得個人關係在預算資源分配中的問題更加突出。在地方政府內部,機構間缺乏統一的管理和協調,幾乎每個機構都有各自的預算或者預算追求,許多政府的專案都要經過這些部門過濾。在不同層級的執行中,資源損失和效率損失不斷放大,政策不斷變形。
正如《聯邦黨人文集》第五十一篇中所說的:“在組織一個人統治人的政府時,最大困難在於必須首先使政府能管理被統治者,然後再使政府管理自身。”政府權威體系的碎片化提出的巨大挑戰就是,政府難以控制其自身。比較政治學的研究表明,政府的*化和制度化可能結合在一起,也可能是分別進行。對於中國的基層政府來說,理論上*化和制度化是在同時推進,但*化基礎既不堅實,制度化程序尤其稚嫩而滯後。要解決基層政府的這些問題,使得政府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其自身,推進位制度建設尤為迫切。最重要的出路在於引入*參與、讓民眾的力量來強化對政府的有效控制。目前看來,雖然經濟現代化水平迅速躍升,但是,艱難的政府轉型才剛剛起步。
趙樹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本文選自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大國策》叢書。
。。
民主建設發展的重要嘗試:溫嶺“民主懇談會”所引發的思考(1)
*建設發展的重要嘗試:溫嶺“*懇談會”所引發的思考
張小勁
位於浙江東部沿海的溫嶺市,地處群山懷抱之中,山雖不高卻十分險峻。可以想見,在交通工具遠不發達的過去,這些連綿的山嶺足以阻礙人們對溫嶺的接近和了解;而在那時的溫嶺,人們似乎也安於自然條件所賜予的恩惠,漁樵耕織,安享“太平”。帝制改為共和、人民共和國替代民國,都不曾在這裡引發劇烈的動盪和騷亂。然而,改革開放以來,溫嶺人開始走出村莊和漁港,先是設攤於各類城市,以小生意小買賣謀生賺錢;在歷經千辛萬苦掘得“第一桶金子”後又設小廠小坊於本土本鄉,從事小日用品的生產;及至今天,在小廠林立的同時也有了許多大型工廠和公司。溫嶺由此不僅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的發源地之一,更是民營經濟發展迅速而卓有成效的地區之一。但2003年暑期吸引我們來到溫嶺的,與其說是這些令人驚歎的經濟奇蹟,毋寧說是在經濟奇蹟基礎上所出現的政治新潮。於是,我們驚歎於改革開放給溫嶺帶來的歷史機遇,驚歎於溫嶺人抓住這一機遇而創造性地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幹,進而已經並將繼續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獨特的痕跡。
在短短的訪問期間,我們觀摩了溫嶺村鎮兩級的“*懇談會”,與基層幹部和市委機關幹部進行了高密度的座談對話,又同學界同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交流。儘管此行匆匆,但所遇所見卻足以讓我們費盡思量,去探尋其間所包含的更多意義和影響。
按照溫嶺地方幹部的介紹,我們所看到的“*懇談會”已經是第三階段的產物了。最初,“*懇談會”是作為緩解幹部—群眾矛盾的一種便宜手段而提出來的,其意圖是透過各級基層幹部,特別是村鎮幹部與群眾的對話會形式,交流交談交心,從而達到相互溝通和相互理解的目的。因而,“*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