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常有怪異雲氣,五色具而不雨,必有奇人隱之。泗水郡郡守又稟報說,碭山下有一呂姓民戶,其小女名呂雉,嘗與人入山,但往雲氣聚集處走去,便能遇見山野怪人,疑為劉邦等流竄者,然追捕之時,又一無所見。李斯聽罷稟報,一時默然不語了。兩郡守郡尉則是異口同聲,要追捕劉邦不難,但發兩萬甲士入山,必得劉邦死活之身!
“此等山野傳聞,不足為憑據也。”
李斯終究沒有大舉操持。一則聚兵發兵皆難,秦軍主力三大塊,一在九原,一在隴西,一在南海,除此之外便是屯衛咸陽的五萬新徵發的北胡材士;郡縣捕盜軍兵,郡不過千縣不過百,聚集十數郡郡兵搜捕一個逃亡亭長,顯然是小題大做,動靜太大了。只要大局安定,一個亭長逃亡,除了老死山林又能如何?於是,李斯馬隊離開了泗水郡東來,兼程追趕行營,終於在抵達吳越之前與皇帝行營會合了。
二世胡亥沒有詢問李斯後行巡視郡縣之意,李斯也便打消了稟報的念頭。好在除了警戒與提醒,也確實沒有必須透過皇帝詔書的大事。行營進入江東,李斯又率親信吏員離開皇帝行營,緊急查勘吳中治情。這吳中乃是會稽郡治所城邑,瀕臨震澤(今太湖),是楚國項氏後裔的活躍之地。上年春始皇帝最後一次大巡狩,對秘密聚集在江水下游各城邑的六國老世族大肆搜捕,復辟世族們遭受重創,一時都作鳥獸散了。那時李斯也在行營坐鎮總事,清楚地知道頓弱與楊端和始終沒有覓得項氏蹤跡。當時,連同始皇帝在內的巡狩君臣,人人大覺驚詫。
然則,就在去冬今春的大雪時節,李斯卻接到了關中櫟陽令一份緊急密報:查得項燕之子項梁攜侄子項羽秘密進入關中,以商旅之身住櫟陽的渭風古寓,私行勾連遷入咸陽的山東舊世族。一月之後,二人被櫟陽縣尉緝拿下獄,因咸陽廷尉府公事滯留太多,故未立即押解咸陽。不料關押未及旬日,項梁叔侄突兀失蹤。經查,乃櫟陽獄吏司馬欣受泗水郡蘄縣獄吏曹咎之託,私放罪犯潛逃。目下司馬欣已經被下獄,請丞相府會同廷尉府下書泗水郡,立即緝拿曹咎。東出巡狩之前,李斯查詢了廷尉府,得知逮捕令已發下①,泗水郡與蘄縣等地尚無回報。李斯進入吳中,便是要查勘此事。
“稟報丞相,自逮捕令發下,項氏早,早已在吳中遁形了。”
見丞相親臨,會稽郡守很是緊張,說話都有些不利落了。李斯下令召來郡尉縣尉一起稟報,各方也都眾口一詞,說項氏開春以來再也沒有出現在江東各地。李斯頗為疑惑,備細查問了項氏後裔原先在江東的作為。幾個縣尉稟報說,項梁在江東各地流竄,多化名喬裝商旅之士與民眾多方結交。但凡吳中有大舉徵發徭役事,抑或喪事,項梁等常為鄉里親自操持,事事辦得井井有條。人皆雲項梁暗中以兵法行事,民眾很是擁戴。江東有童謠雲:“國不國,民不民,舊人來,得我心。”這“舊人”二字,便是經年流竄江東之項氏也。因得人心,各縣都是在項氏離開後才察覺蹤跡的。再加郡縣徵發不斷,郡卒縣卒根本無力追蹤此等四海流竄的人物,是放終無所獲。
“項氏如此招搖作為,郡縣如何不早早稟報?”李斯頗見嚴厲。
“丞相可查公文,在下稟報不下五七次!”郡守頓時急了。
“書呈何處?”
“右丞相府,御史大夫府。”
“何時呈報?”
“去冬今春,三個月內!”
“好。老夫盡知也。”
李斯不能再追問下去了,國政之亂,他能歸咎何人哉!無奈之下,李斯只有殷殷叮囑郡守縣令郡尉縣尉們留心查勘隨時稟報,如此而已。追趕行營的一路上,那首江東童謠始終轟鳴在李斯耳畔,“國不國,民不民,舊人來,得我心”,這是何等令人心悸的歌聲也!曾幾何時,一統山河的帝國竟是“國不國”了,萬千黔首竟是“民不民”了,備受天下唾棄的六國貴族,竟至於“得我心”了;天下大勢如江海洪流,其湍流巨漩竟如斯飛轉,可嘆乎,可畏乎!如此匪夷所思的人心大逆轉,究在何人乎!……
趕到會稽山的皇帝行營時,李斯疲憊極了,鬱悶極了。如此重大警訊,本當立即奏明皇帝會商對策。然則,對眼前這個醉心山水忽痴忽精的二世胡亥,說得明白麼?趙高若在旁問得一句:“施政之權在丞相,如此亂象豈非丞相之罪乎!”李斯又當如何對答?只怕辯解都要大費心神了,君臣同心豈非痴人說夢?思忖良久,李斯還是打消了與胡亥會商政事的想頭,只思謀如何在大巡狩之後儘快扭轉天下民治了。
在會稽山,二世胡亥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