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是病人,也沒人對我細說,在青島,我只是看到了一點點。比如說,打麻雀是聽見看見了,落到大海里或是落到海灘上的,都是美麗嫩小的黃雀。這種鳥,在天津,要花一元錢才能買到一隻,放在籠裡養著,現在一片一片地摔死了。大鍊鋼鐵,看到醫生們把我住的樓頂上的大水箱,拆卸了下來,去交任務。可是,度荒年,療養院也還能吃到豬雜碎。”①
多年以後,他把在療養院瞭解的這段“捉麻雀”的故事做由頭,寫了一首題名《燕雀篇》②的詩,表達他的某些感受(大意是說:人們欲加害的東西往往變得聰明,有應變能力;而人們寵幸的東西反而容易身陷羅網,或遭到覆滅的命運),現摘錄如下:
我想
北方農村對燕子的寵愛可能給它招來了
這場大的禍害
它們在這裡生活慣了
以為自己無害於人
以為在藍天之下
大地之上
不管飛到哪裡
人們都會對它們友好
這是燕子的一種幻覺
麻雀就比燕子聰明
不要看它們常常被孩子們玩弄於手掌之中還記得那一年對麻雀的掃蕩吧全國動員,如臨大敵
敲鑼打鼓
上房爬樹
搖旗吶喊
到處驅逐
麻雀
或飛向深山岩洞
或在老窩潛伏
那一天我在青島見到
筋疲力盡,墜落到地下的都是一些嬌嫩的黃雀
事情平息了
麻雀又飛了出來,飛了回來仍舊唧唧啾啾
滿簷滿樹
食麥啄谷
他們在濟南只是轉車。當天午夜,就登上了去無錫的火車,孫犁乘的是軟臥。
服務員把他帶進車室,對面的上下鋪已經有人睡下。他在這一面的下鋪,安排自己的行李。
對面下鋪睡的是個外國男人,五十來歲,上鋪是個擦粉、戴金耳環的中國女人,也有四十來歲了。孫犁動作慢,過了很久,他才關燈睡下。
不料對面的燈開了。女的要下來,先伸下一隻腳,輕輕點著男的肚子。孫犁連忙閉上眼睛。她像是去廁所,回來又把男的當梯子,上去了。孫犁很奇怪,那肚皮怎麼有這樣大的載力和彈性。
“他沒有睡著!”肚皮用英語說。他當然沒有想到,孫犁聽懂了這句話。
天亮後,女人和孫犁談了幾句,他才知道男的是記者,要到上海工作,她是機關派的翻譯。記者又要給倚在鋪上的翻譯上眼藥,不知為什麼,孫犁很厭惡這兩個人。他發現列車上的服務員也很厭惡他們。
無錫還很遠,他就到車廊裡坐著去了。後來張翔告訴他,女人曾打聽他會不會英語。孫犁後悔自己沒有把中學學來的英語都忘光,如果都忘光,噁心的程度也許會小一些。
到無錫後,張翔把他安排在太湖療養院,去上海辦了一些事,又回來和他告別。他們坐在太湖邊上,望著氣象萬千、煙波浩淼的湖水,孫犁忽然感到說不出的空虛和孤獨。
張翔走後,是長長的寂寞。在青島也感到過寂寞,但沒有今天這樣可怕:
()
最初,我在附近的山頭轉,在松樹林裡撿些蘑菇,有時也到湖邊釣魚。太湖可以說是移到內地的大海。水面雖然大,魚卻不好釣。有時我就坐在湖邊一塊大平石上,把腿盤起來,閉著眼睛聽太湖的波浪聲①。
說也奇怪,聽著這無邊的波浪聲,倒驅逐了不少的寂寞。何況,春天也就到了,在這裡,他真正領會了“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這兩句文章的妙處。在青島,他那麼喜歡黃鸝,但只有在這裡,才真正開啟了審美的視野,提高了觀賞的意趣。因為“這裡的湖光山色,密柳長堤;這裡的茂林修竹,桑田葦泊;這裡的乍雨乍晴的天氣,使我看到了黃鸝的全部美麗,這是一種極致。”於是,身在病中且喜歡思考的他,便利用大自然提供的材料,營造起自己哲學的和美學的花圃——他又一次全身心地陶醉在幽思遐想中了:是的,它們的啼叫,是要伴著春雨、宿露,它們的飛翔,是要伴著朝霞和彩虹的。這裡才是它們真正的家鄉,安居樂業的所在。
各種事物都有它的極致。虎嘯深山,魚遊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這就是它們的極致。
在一定的環境裡,才能發揮這種極致。這就是形色神態和環境的自然結合和相互發揮,這就是景物一體。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