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1部分

現了問題。他們首先注視到那些導彈的軌跡會與自己的航線相交,儘管疑惑不解,還是把想法報告了艦隊指揮官。此時司令部的人還抱有成見認為DF-21的目標是航母呢。

儘管重誘餌尚未被分離出來,一枚枚最新型的“標準”導彈如離弦之箭射向那些目標,梅里斯有本錢可以對這些目標來個統殺。不過現在中將的信心已經大打折扣了,本來“標準”可以500米-30000米的高度攔截,現在他們要保衛的目標變成了在萬米高空的預警機,攔截區域就很小了。只是中將還是不相信中共會以如此重型的彈道導彈攻擊空中目標,要知道以彈道導彈攻擊航母這樣的活動目標已經是夠離譜的了,難道還要攻擊速度高得多的空中目標?事實卻證明了這一點。

“在末端機動的8個目標再次各分裂為4個,其中必有一個是追蹤預警機的…”

戰術中心一片寂靜,中共的策略已經明白了:DF-21只是一個運載工具,負責把空空導彈或反輻射導彈攜載到預警機的附近,釋放出導彈後,外殼還可以作誘餌。“標準”導彈也許能攔截DF-21,但是沒有可能攔截機動性極高、單體又很小的空空導彈。而E-3或E-2都揹著龐大的天線圓盤機動性很差,只能指望它們的被動防衛系統起作用了。不過結果令他們大失所望。

中將他們的猜測大致上是不錯的,美軍航母群中的航母當然是誘人的目標,不過是很難對付的,不管是潛艇的狼群戰術或導彈飽和攻擊,美軍都研究了對策,而且航母自身也有很強的抗打擊能力。一枚重型導彈,甚至一枚魚雷都奈何不了它。那麼預警機呢?在對付戰機攻擊,或組織對敵軍的空中打擊它都是唱主角的,一旦在空戰中突然失去預警機,美軍的艦載機聯隊會有什麼下場,軍事專家們閉著眼睛也能想象得到。DF-21M的1。5噸酬載,由於搞突防措施只剩下1噸了,彈頭內包含了一枚特製的PL-12M複合制導空空導彈。PL-12M比其他型號的要短得多,固體推進劑也少得多,主要是利用其推力向量控制在空間作機動,但頭部安裝了複雜的制導裝置特別大,其彈載雷達不僅為自身制導,在未脫離母體時,還為DF-21M制導。它既能以被動方式運作以追蹤敵方的預警機,又能以主動方式跟蹤鎖定關閉了雷達的預警機。當導彈接近到15千米時即由紅外成象尋的頭制導,預警機的熱影象系統是決不會搞錯的。

當唯一處於可彈射戰機狀態的“小鷹”號彈射的2架“鷹眼2000”在12分鐘後接管空中指揮任務時,美軍艦載機聯隊和陸基空軍的慘狀呈現在指揮官面前:24架F-15只剩15架了,48架F-16則還有22架,艦載機聯隊則損失了9架“雄貓”、27架“超級大黃蜂”。可以看出形勢已經逆轉,數量和士氣處於劣勢的美軍正在苦苦抵擋中共戰機的攻勢。空戰已接近尾聲。

說實在的,空戰的一開始雙方是勢均力敵,美軍戰機的效能較優,飛行員的訓練也極充分,協同作戰能力強。有不少還執行過作戰任務,而且士氣高漲。我軍則勝在數量多,大多數在中印戰爭、中南半島戰爭和印度洋海戰中經受實戰考驗,王牌飛行員不少。那些殲-6Z也是由原殲-6的優秀飛行員和部分殲-7飛行員來飛行的。此時我軍戰機的效能已經接近美軍,在系統支援上還優於美軍,他們有強大的地面雷達指揮系統,戰區又接近己方控制區。最後的結果也符合這一力量對比,我軍損失了126架戰機,取得了擊落115架美機的戰果,其中有3架大名鼎鼎的“猛禽”隱形戰機。就這3架“猛禽”的價值就能頂上我軍損失的全部殲-6Z了。

當19架“猛禽”越過巴士海峽後就感到不對頭了,由於2架A-50U全速往大陸方向撤退,至少要到岸邊才能追上。此時他們已經得不到預警機的支援,只得開啟機載雷達,發現有4架殲-8在26000米高空壓過來,而16架蘇-27從交戰的戰團中反身由東邊逼過來,並立即發射AA-12攻擊,顯然自己的雷達隱形沒有效果,敵機可以根據APG77雷達的脈衝測定方位,先進的EMS對付低截獲機率模式是不成問題的,導彈自然可以指令制導。“猛禽”的火控系統可以一次攻擊6-8個目標呢,可惜目前他們每架只有2枚AIM-120C和2枚“響尾蛇”了,他們毫不猶豫地展開了回擊。如此的對攻“猛禽”當然不佔先。而殲-8的攻頂戰術搞得他們更狼狽了,“猛禽”的雷達隱形對地面雷達的效果很好,但是對雷達的俯視效果就差得多了。紅外隱形也是如此,新型PL-15能根據機身與氣流的摩擦生熱來追蹤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