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1部分

誘餌。

“報告司令官,天際紅外預警系統傳來資訊,中共發射了8枚DF-21,推算的彈道落點是特混艦隊的航母,現在宙斯盾系統已經接管了監視。”參謀的報告引起了轟動。

“難道中共真的研製出攻擊航母的彈道導彈了?”梅里斯疑惑地想道。

美軍的航母絕對是最有價值的目標,世界上各強國軍方都在研究對付的辦法。關於中共研究以彈道導彈打擊航母的情報由來已久,以DF-21為例,它的重返大氣層時的速度超過了8馬赫,宙斯盾控制的“標準-II”導彈也無法攔截,其戰鬥部比“白蛉”至少大2倍,威力當然大得多。作為中程導彈它在空中的飛行時間約為15-20分鐘,航母在彈射/接收艦載機時航線和航速極有規律,航母又屬超大型目標,在30多年前,美軍研製的潘興-II戰術彈道導彈就把園機率誤差提升到了25米。假如DF-21能達到這一水平,很有可能被用來攻擊航母。現在中共的偵察衛星接收到變軌的指令後,正在密集地掃描這一區域,特混艦隊的3艘航母正在全速由西向東航行,準備儘快返回原來的彈射航線的起點,衛星能讓中共指揮部掌握這一動向。

我們來看一下射程為1800千米的潘興-II導彈的末制導:導彈射程的中段大部分在大氣層外,最大高度300千米,最大速度12馬赫,此後,導彈開始俯衝準備實施攻擊。導彈下降到預定高度後自動轉入末段飛行,這時地形匹配製導系統開始工作。大約距地面15千米高度時,導彈上的雷達天線發出的波束以每秒2轉的速度,不停地對目標區掃描,取得目標區圖象,並與預先儲存在彈載電腦中的圖象進行比較,由此確定位置的誤差,及時修正航線。這種比較和修正的過程,在末段飛行中要進行多次,大約在距地面900米時自動結束,彈頭即能攜帶1。5噸的有效載荷準確地衝向目標。

“導彈高度6萬米,已進入末制導段。解算的彈道末端大致指向‘羅斯福’號航母、‘裡奇菲爾德’號兩棲艦巡洋艦。他們爆破第2級運載火箭作誘餌,難以精確測定其彈道。”

艦隊的參謀長奧斯克林少將感到震驚,那可是戰略核武器的突防手段,中共居然用到戰術導彈上來了。這裡略微作點介紹:一般的洲際導彈以三級火箭推進,第3級火箭把彈頭加速到最終速度後即與彈頭分離。然後兩者沿既定的彈道作無動力飛行,當然彈頭上有複雜的中段和末段制導裝置來校正偏差,還有姿態控制裝置來保持其飛行姿態。後來,面對敵方的反導系統的威脅,攻擊方就要研製各種突防的措施。最先研製成功的就是以第3級運載火箭作誘餌:當它與彈頭分離後,以爆炸螺栓等微爆破技術把它分離成4-5塊大的碎塊和許許多多小的碎片,在幾百公里的高空空氣阻力幾乎為零,它們伴隨著彈頭飛行,在敵方反導系統的預警雷達螢幕上形成了一條上百千米長的目標雲。即使以當年的設想用帶核彈頭的反彈道導彈來攔截也極為困難。那些輕誘餌在下降到6萬米高度後會被稀薄的大氣層阻擋,而重誘餌要到4萬米高度才會被大氣層分離出來,然後在底層大氣層中燒燬。此時彈頭則以20馬赫以上的速度不可阻擋地落在目標上。

在中段攔截是幾乎不可能的,任何一個小碎片的雷達反射截面都比略加隱形處理的彈頭大得多。超遠端預警雷達根本無法找到彈頭。而在末段,則反導系統的反應時間實在太短了,用核彈頭來攔截則會汙染自己的國土。所以美軍試圖在敵方洲際導彈的主動段加以攔截,那又是難題,中國和俄國的國土遼闊,如果在自己國家的中部發射導彈,美軍就只能到太空中去搞主動段攔截了。那就是“星球大戰”的目標,可惜這僅僅是個夢幻。

參謀長只得命令宙斯盾系統全力來對付這迫在眉睫的危險。

“導彈高度4萬米,輕誘餌已消除。目標群的彈道末端在‘羅斯福’號、‘尼米茲’號和‘企業’號所在區域,有目標在作末端機動,仍在跟蹤解算它們的彈道…”

梅里斯中將心想,中共的口氣不小啊。他為自己有幸看到宙斯盾與大名鼎鼎的DF-21的決鬥而高興,他對宙斯盾極有信心。一旦證實了宙斯盾能攔截DF-21,那麼海軍在***和NMD系統中的地位就更穩固了。

“報告參謀長,我們發現末端機動的導彈是奔我們預警機來的,它們的高度只有3萬米不到了…”E-3預警機指揮官德魯斯中校的驚呼打斷了中將的遐思。

就在宙斯盾的巨型電腦在辛勤解算那些目標的軌跡時,還是不承擔反導任務的預警機的指揮官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