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4部分

獨步世界,射程達到360公里,它們部署在福建沿海地區足以覆蓋整個臺灣島。似乎是為解放臺灣量身定做的。

而被臺軍捧上天的美軍M270火箭炮,以270毫米彈徑在發射子母彈時射程僅為32公里。那麼美國為什麼不發展呢?原因無它,因為他們不想發展這款落後的武器,導彈的精度可以超過萬分之一呢。軍火商更不想發展此類利潤低微的武器。

這二年我軍火箭炮的研製人員並未繼續大幅度提高其精度,那樣還不如發展導彈了。而是以實用技術改進其機動性和降低成本,以便大量生產。這些巨炮的發射管、巨大的火箭彈和裝載車都換成了瓷鋼建造,並以金龍電池驅動。不但減輕了重量、減少了維護工作量,而且增強了機動性,還增加了隱蔽性。有趣的是那款81式107毫米自行火箭炮也得到了重大的改進,發射藥的改進使它的射程提高到11公里,輪式車的改進提高了機動性,重量進一步降低,大量裝備了空降軍和特種部隊。

不過有一項技術值得一提:彈箭分離技術。二炮的中近程戰術導彈都改用了這一技術。當年“愛國者”導彈攔截“飛毛腿”時,絕大多數擊中的都是“飛毛腿”的龐大的箭身。導彈的推進火箭都要比彈頭大得多,不分離的話,目標就大多了。分離後,“愛國者”當然就很難打中小小的彈頭,還有一個好處,彈箭分離的時候,都處於2萬米以上的高空,那裡的空氣阻力極小,空的火箭仍然能與彈頭一起飛行。這就加大了反導系統的難度,只有當二者降到2萬米以下的空域,火箭空殼被稠密的大氣層攔截,系統才能識別出彈頭。

於是那些4-6米長的火箭彈也變成了兩截,當推進火箭燃料燃盡後,彈頭與之分離,彈頭也有彈翼,在簡易控制系統的制導下飛向目標,由於甩掉了龐大的火箭體,控制系統效能更高了。所化的費用並不高。

把WS-1B架在海潭島和南日群島就可以把火力覆蓋基隆-臺中市一線,把08式406毫米火箭炮架在廈門以南的鎮海一帶,火力足以覆蓋臺灣南部的西岸地區。這些巨炮可以在各預設的陣地間快速機動,在洞庫和大批假目標的掩護下,美軍根本無從對它們進行定位打擊。可以設想,當上萬枚此類巨型火箭彈傾瀉到臺軍的機場和防空導彈陣地時的景象。即使是“愛國者III”也是不能反炮彈或火箭彈的,而且以如此昂貴的導彈來反火箭彈只能是天方夜譚了。

那麼兩棲艦隊也需要制海權,海軍又怎麼樣呢?

曾友君大將更乾脆:“在我軍遠端火箭炮、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的控制下,臺軍的艦艇不可能在海峽中生存,至於那支幼兒園級的潛艇部隊,更不用想在海峽內活動。由於我軍已經控制了巴士海峽和巴林塘海峽,美軍的潛艇也別指望到海峽來添亂,再說美軍只有核潛艇也不適合到臺灣海峽行動。攻擊艦隊大概是無法與海航或連司令員的攻擊機群搶功了,它們的主要任務是提供登陸的壓制火力,以及為登陸艦隊提供防空網。…

“艦載直升機和陸戰師的直升機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營救在海上跳傘的飛行員,當然還可以順帶抓一些俘虜。我軍現在每支攻擊/護衛艦隊的艦載直升機數早就大大超出了日本人的‘十·十’艦隊的模式,甚至在導彈護衛艇上都搭載了直升機。就更不用說我軍的航母群的艦載機群了…”

是的,近二年裝備部可以說是不遺餘力地在製造艦載直升機,它與普通直升機還是有很大差別,它的起落架必須能耐受著艦時的衝擊,還要加強儀表系統,以適應海上極少參照物的戰術環境。海軍專用直升機在內部的改動也不小,為了對抗海上鹽霧的侵蝕,不少訊號線甚至電傳動作器的動力線改用了純金線,全部電子線路接外掛的接頭處的鍍金層至少厚了3倍,每架海軍直升機要用去6-8公斤的黃金。對生產廠的要求高多了。

裝備部對繳獲來的CH—47D“支奴幹”直升機下的功夫最大。如前所述它是美軍獨家秘技――雙旋翼縱列式結構,機艙很大,外部吊運也十分方便。機組成員3名,1984年服役,前後縱列的兩副旋翼直徑18米,最大起飛質量22700千克,巡航速度259千米/時,航程560千米,續航時間2。2小時。長9。15米、高1。98米的大型主艙,可容44名士兵或27名傘兵或24副擔架,可裝一套戰術地對地導彈或2輛吉普車;機尾是兼作跳板的向下翻的貨艙門,裝卸極為方便。負載10800千克。專案組秘密招募了美軍的研製人員協助,破譯了它的綜控系統,為它換裝了電動旋翼和綜控電腦,以及起落架。在負載不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