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在中國廣大的消費市場都有著極其廣闊的發展前景。
範無病研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CPU晶片,一方面是為了與INTEL和AMD等國際晶片巨頭相抗衡,奪取這部分市場利潤,另一方面就是要讓人人都用得起電腦,因此範氏一直都很注重在低成本方面的突破。
雖然電腦價格已經越來越低,但是對於廣大的中國市場來說,仍然太貴,特別是農村和西部市場。基於範氏研製的CPU的個人電腦的推出,也將為填平數字鴻溝提供了可能性。
範氏旗下的CPU晶片最為獨特的優勢,不是效能,也不是價格,而是它的安全性。軍隊、政府、國有企業和科研機構等部門使用的資訊科技裝置,直接關係到國家資訊網路的安全。
採用範氏開發出來的CPU,顯然有助於消除國內在電子政務、國防等方面的安全困惑,改變在資訊保安領域的被動局面。
CPU是各類電子系統的核心,因為缺乏自主的CPU技術,也直接或間接導致我們很多產業中的許多技術和產品要依靠進口。如果不掌握核心技術,我們的武器裝備和核心裝備,我們的國家安全也將受到嚴重的威脅。
目前一個普通的晶片一般要由三百萬到四百萬個電晶體構成,這樣每個電晶體具體起什麼作用,有什麼實際功能都難以查清楚、說明白,所以晶片就有可能存在後門。某些國外大公司的晶片在出口之前,都會把一個特別的口令留給該國國防部,這樣兩國交戰的時候,一個口令就可能將敵國的相關係統置於癱瘓。
因此最近一段兒時間以來,軍方對範氏投資集團的晶片研製工作非常關注,而且也給予了大力的支援,並且安排一些比較有實力的技術人員進入範氏的研究室中進行專案合作,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儘快提升範氏在通用CPU技術上的競爭力,儘快將國內的重點資訊裝備都給國產化了。
東南重工集團作為範無病涉足軍工生產的一個試點,顯然也會在這方面得到最有力的支援,範無病已經考慮將極大實驗室進行聯網,在一個統一的大環境當中進行業務合作了。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複合裝甲
範無病最後視察的一個車間。就是裝甲技術車間,在這裡,有為戰車和艦船提供的特殊合金裝甲技術研究室。
關於裝甲與炮彈的對抗,最早可以追溯到冷兵器時代的弓箭與盔甲,火器時代開始以後,隨著炮彈的飛速發展,原始意義上的盔甲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這個時期,火器對人員的殺傷只能用恐怖來形容。
而這個時期,也就是自火器時代的開始到坦克出現為止,可以說,裝甲處於絕對劣勢的狀態,步兵只有鋼盔可以為頭部提供有限的防護,而裝甲汽車因為動力不足和越野效能差,無法大規模使用,導致野戰時步兵衝鋒過程中幾乎沒有絲毫防護,傷亡觸目驚心。
事情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1916年9月15日開始出現了重大轉機,在這一天,有四十九輛菱形的鋼鐵怪物投入了當時陷入僵局的索姆河前線,軋軋的履帶碾碎了德軍的防線。人類陸戰史上劃時代的兵器誕生了,英國人為了保密,給這一兵器取名TANK,原意為水箱,後來成為這一武器的正名,坦克,一個現代陸戰史上劃時代的兵器誕生了。
在初期,坦克的防禦都是靠鉚接的高碳鋼板,到二戰前,焊接和鑄造等更加牢固可靠的裝甲連線方式開始在坦克上投入使用,再加上合金鋼的應用以及傾斜裝甲理論的提出,使得坦克的防護水平不斷的取得飛躍式提高。
不過,在這一時期,防護力的提高,還是主要靠增加裝甲厚度來實現的,但是單純依靠提高厚度的思路有很大的侷限性,因為受到動力系統技術水平和透過性的限制,坦克不可能造得太過沉重,而傾斜化裝甲又嚴重限制車內空間,同時並不節省重量,於是炮彈的威脅使得工程人員們必須另闢蹊經,在材料上想辦法,透過改變裝甲材料的成分等來提高防護。
突破口首先在當時的海上霸主戰列艦上被找到了,當時的戰列艦為了提升防護,普遍使用了表面硬化鋼,於是德國的工程人員想到在坦克上應用表面硬化鋼以提升坦克的防護力。
當然,這也和德國鋼材質量不佳有關。同厚度的德國產鋼板在一些關鍵引數上往往要低於蘇聯產的不少,這種方法雖然需要大量的時間但是功效不錯,於是在德軍的坦克上普遍使用了經過表面處理的合金鋼。
一開始,這種經過處理的裝甲效果相當的不錯,在對蘇作戰中,使用一百毫米表面硬化鋼作為正面裝甲的虎式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