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92部分

對於龍芯的發展,範無病並不是非常看好,主要就是因為目前範氏的CPU設計技術已經遠遠地走到了前面,此時透過科研技術人員的幾年努力,範氏已經可以生產更高效能的通用CPU晶片。

目前範氏開發的主流CPU的工作頻率為900MHz~1GHz,頻率為1GHz時雙精度浮點運算速度峰值達到每秒一百六十億次,單精度浮點運算速度峰值每秒三百二十億次。晶片所採用的六十五奈米CMOS工藝生產,電晶體數目達四億多個,晶片採用BGA封裝,功耗小於十五瓦。

在這種處理器晶片中,整合了四個六十四位超標量處理器核、4MB的二級Cache、兩個DDR2記憶體控制器、兩個高效能HyperTransport控制器、一個PCI/PCIX控制器以及LPC、SPI、UART、GPIO等低速I/O控制器。

可以說,目前範氏的通用處理器晶片在包括伺服器、高效能運算機、低能耗資料中心、個人高效能運算機、高階桌面應用、高吞吐計算應用、工業控制、數字訊號處理、高階嵌入式應用等產品中,都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但是,現在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前期研發的費用確實比較高,而且目前來看雖然低端嵌入式晶片的利潤和銷量都很令人滿意,可是高階晶片的價格還是比較高的,在推廣上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這也是因為一個重要的原因,國內的大部分高階使用者對於國產晶片不是很信任,尤其是個人電腦使用者中,更希望使用INTEL或者AMD這樣的主流晶片來提供核心動力。

眾所周知,中國目前已經成為所謂的世界工廠,到過珠三角、長三角的人,特別是在此兩地工廠工作過的應該有切身感受。眾多外資企業將生產過程的低端部分,主要是加工和組裝環節轉移到中國,這些低端環節耗費勞動力多,勞動強度大,但附加值很低。

電腦業界赫赫有名的羅技滑鼠,生產工廠設在蘇州,每年向美國運送兩千萬個貼著中國製造標籤的滑鼠,每隻在美國的售價約為四十美元。在這一價格中,羅技拿到八美元,分銷商和零售商拿十五美元,另外十四美元進入零部件供應商的腰包,中國從每隻滑鼠中僅能拿到三美元,而且工人工資、電力、交通和其他開支全都包括在這三美元裡

站在電子愛好者角度看,滑鼠的製造有何難?難就難在羅技能將小小滑鼠產業做得這麼大,關鍵在於其智慧財產權和品牌。說得極端一點,小小的CPU晶片,動輒成百上千甚至上萬元一顆,其主要材料無非是一點金屬和可從沙子中提煉的矽,但是不掌握CPU設計技術、晶片製造技術,又能有何選擇?

對於PC產業來講,包括大部分的企業而言,利潤也是相當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國內的企業要買別人的晶片來組裝,實際上只是一個外國廠商的組裝工廠而已。而且,在國際CPU巨頭AMD與英特爾的明爭暗鬥中,中國PC廠商無論怎樣都掩蓋不了看他人臉色的尷尬處境,既要哄著佔有份額優勢的英特爾,又不敢得罪價格佔優的AMD,而這一切都緣於國內沒有自己的CPU核心可挑大樑。

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其實就是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產業調整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在原先一些佔優勢的行業中落後了,要知道當初國內的計算機水平並不差,但是隨著買辦思想的盛行,中國的計算機業衰落了,至於PC業長期以來更是沒有佔據技術的制高點。

進口一顆伺服器用的CPU晶片價格高達幾萬元,佔到伺服器成本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據統計,光進口晶片國外大公司每年就能從中國賺走一百多億美元。如果國內生產的高階晶片可以替代使用在伺服器上,則市場前景不可限量。

為了促使國產晶片能儘快得到整機制造企業和系統設計企業的應用,使其順利進入產業鏈,促進產業化,範氏投資集團以及有合作關係的幾個嵌入式軟體實驗室都在為範氏旗下的國產CPU開發相關軟體支援包,使其能支援微軟公司的Windows CE這一業界主流的嵌入式作業系統。

當然,僅僅只有低價是不夠的,CPU的產業鏈非常長,並不是說做出了一個產品馬上就可以形成一個產業,就能夠大量的賣出去。它需要作業系統、應用軟體、硬體設計的配合。產業化的主要手段就是建立產業聯盟,目前在上海、重慶、江蘇、廣東等地都有範氏投資集團的生產基地。

而範氏旗下的CPU的應用也不僅僅限於個人電腦,其高階晶片對於國防工業,網路伺服器、路由器、遊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