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長的高大城牆,真正的函谷關到了。
函谷關前,有董卓的軍隊盤查往來民眾。
耿浩原以為進關需要費些周章,沒想到士兵們對進關難民的盤查並不嚴格,簡單詢問幾句便放行了,耿浩稍稍有些失落,唉,費盡心思編的一大串瞎話了用不上了。
函谷關為何如此容易透過?道理很簡單:關中地區缺乏勞動力。
三國時代,全國人口不過幾千萬,關中平原自古就是地肥水美之地,但勞動力始終匱乏,董卓將洛陽百萬民眾驅趕去長安,目的就是補充關中的勞動力,因此,耿浩他們的難民隊伍才能輕易過關。
函谷關以西是董卓控制的地界,顯得更加有秩序,“難民”耿浩感覺到稍稍安心了。
這一路提心吊膽,總算到了個安全所在,耿浩決定在此休息兩天,順便瞻仰下老子的遺蹟。
東城門內,一處殿宇式建築——太初宮。
一箇中年男子和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正在此處遊覽,兩人穿著講究,邊走邊聊,點評著太初宮的建築特色和殿脊牆簷上雕塑的珍禽異獸,聽兩位免費導遊的講解,耿浩知道了此處便是老子當年書寫《道德經》的地方。
男子和少年注意到尾隨的耿浩,停下腳步,警覺地上下打量耿浩,耿浩尷尬笑了笑,匆忙走開。
耿浩沒有政治信仰,也沒有宗教信仰,屬於遇廟燒香、見神磕頭的主。
太初宮大殿供奉著老子騎青牛塑像,耿浩捐了幾個錢,燒上幾柱香,虔誠地跪叩禱告:老子大人在上,啊,不、不,太上老君在上,弟子北京人耿浩誠惶誠恐,稽首頓首,祈禱以聞,求您保佑我三國之行平安無事,求您保佑早日找到隊友們,求您保佑我們平安回家,如能如願,弟子一定在家供奉您的金身,早晚燒香敬拜,老君爺爺您就成全了可憐的弟子吧……
耿浩叨咕完站起身,見看護太初宮的信徒用怪異的眼光看著自己,暗想是不是自己祈求得太多了,索性又掏出些錢捐了功德,信徒見這個破衣爛衫的“難民”出手如此慷慨,認定耿浩是道友,便指點耿浩,可以去功德碑處留下名字。
耿浩順著信徒的指引看去,見院子角落有好多石碑毛坯。
耿浩心念一動,我何不捐塊整個的石碑,哈哈,日後我領著朋友們來此遊覽,就可以給他們介紹:看,這就是我當年在三國留下的石碑!
耿浩覺得自己這個想法實在神奇,問道:“我捐多少錢可以單獨豎一塊碑?”
“這個……”信徒十分為難,“沒有這樣的先例啊。”
“就算是我買一塊石碑,我留下字,你們找石匠刻好、豎起,需要多少錢?”
信徒盤數了半天,才給出一個價格。
這麼便宜啊?!耿浩覺得三國時代的道士比二十一世紀的和尚道士們純潔多了!
“好,等我一會。”
耿浩到僻靜處,從竹杆內扣出一小塊金子,返轉回來遞給信徒,那信徒接過金子,不住地上下打量耿浩,這個怪異慷慨的“道友”,究竟把金子藏在哪了?
耿浩讓信徒取來紙墨筆硯,擼胳膊挽袖子拿起毛筆,卻又呆楞在原地。
耿浩犯愁了,他不是犯愁用毛筆寫字,來三國一年多了,毛筆用得已經很熟練了,加上原有的美術功底,耿浩對自己的書法還是有些自信的。
他犯愁的是自己該寫點啥。
“紫氣東來”、“道可道非常道”等被人寫爛了,抄襲別人的詩詞也不合適,耿浩決定寫點自己獨創的東西。
想了一會,耿浩提筆寫下幾個大字“天降神兵、三國雄風”。
耿浩興之所至,幾個字寫得當真是筆力圓厚,莊嚴雄渾,甚有“顏筋柳骨”風範,耿浩又提筆在邊上寫下一列小字“漢…耿浩,某年某月某日”。
寫罷,耿浩心想:哈哈,看來我搞藝術還是很有天分的嘛,哎?那後來的顏真卿、柳公權不會是臨摹了我的拓本才練成一代宗師吧?!
耿浩這廂暗自得意,那信徒卻被這不知所云的“題詞”弄得瞠目結舌。
耿浩讓那信徒提起紙張,自己退後兩步欣賞。
“耗子!”身後有人喊道。
耿浩身子一顫,怎麼會有人認識自己?!
耿浩激動地轉過身去……
第0058章 耿浩 弘農楊氏
“好字!”
原來是方才遇見的中年男子和少年,兩人指點著耿浩的書法,誇讚道:“妙!好字!”
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