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好。”
他聲音清脆,底氣響亮,顯得稚氣而無畏。
蕭子誠飛快偷窺了皇上一眼,見皇上嘴角含笑,慈愛地望著二皇子。蕭子誠低著頭仍是避開了,又回了二皇子的禮。
楊靖看著太子道:“朕剛才聽你背《論語》,現在考你幾個問題。”
“是。”
蕭子誠看著皇上和太子一問一答,太子神色恭敬,回答都一絲不苟,皇上開始時神情嚴肅,後來便露出一絲滿意之色。
待到問答結束,皇上點點頭,淡淡道:“還不錯,但不可驕傲自滿,還需繼續向太傅認真學習,知道嗎?”
“是。”
皇上目光轉向二皇子,神情立刻變得和藹,聲音也溫柔了許多:“健兒今天又學了什麼?”
二皇子楊健彷彿早等不及了,立刻挺起胸脯大聲道:“父皇,兒臣今天也學了《論語》!”
“哦?”楊靖挑起嘴角,一招手,楊健便衝到他身邊。
楊靖摟著他低聲細細問道:“今天學到哪裡?都背下了?太傅可曾給你解釋過含義?你都明白了嗎?”
楊健一一答了,還抓著皇上的袖子道:“兒臣都背下來了,不信父皇考我。”
楊靖呵呵笑道:“好好。那你背給父皇聽聽。”
楊健便迫不及待地背了起來。
蕭子誠見皇上對兩個孩子的態度明顯不同,便如同尋常百姓人家一般,對長子嚴厲嚴肅,對次子卻比較溺愛寬鬆(在楊靖的心裡,長子就是用來培養的,幼子就是用來寵愛的,分工清楚,責任明確,就如盧父盧母對盧醒世盧醒塵兄弟一般)。而太子好像也並不以此為異,嘴角含笑地望著正在背誦的弟弟,眼神柔和,似乎很是愛護。
皇宮內帷的事情嚴禁外傳。如果民間都知道兩個皇子在宮裡的生活情況,那蕭滄海這個皇後也做到頭了。因此大家頂多透過朝上的一些動向和皇上的賞賜等側面資訊來推測內宮的情況。便是蕭子誠,因為剛隨母親來京不久,也只是隱約知道皇上並不計較皇後在草原上所生的這個‘二皇子’,卻並不曉得竟如此寵愛。如今這一幕看來,卻知傳言不虛。
楊健一口氣背完,很是驕傲地看著皇上,眼睛亮晶晶地,彷彿在說:“父皇誇我吧誇我吧誇我吧。”
那可愛的小正太模樣,讓楊靖忍不住想親他一口。不過秦太傅和蕭子誠都在,他只是摸摸楊健圓乎乎的小腦袋,誇讚道:“健兒背得真不錯。夏起,把朕御書房裡的那塊松墨硯臺拿來,賞給二皇子。”然後又贊秦太傅教的好,賞了他兩卷太湖生宣和兩根狼毫筆,對太子反而沒有任何賞賜。
太子聽到皇上把自己的松墨硯臺賞給了二皇子,眼中流露出一抹羨慕之色,但轉眼看見弟弟高興得眼睛發亮,忍不住一笑,便拋去了那點羨慕,為弟弟開心起來。
蕭子誠在旁冷眼旁觀,不由低下頭暗自思量。
作家的話:哦呵呵呵,看到大家的留言,受到了鼓勵,今天又趕出一章來,耶~!!!
十某週末出去玩,公司組織的秋遊,所以不能更新了。明天俺再努力一把,爭取再給大家趕出一章來~!^^
(10鮮幣)十世輪迴之滄海長歌72
72
晚上楊靖在鳳儀宮裡和蕭滄海說話,其他人按習慣都自覺退了出去。
楊靖問起蕭子誠兄妹進宮之事,蕭滄海並沒告訴他是蕭母的意思,只說是自己與這對弟妹多年也沒親近過,想接進宮來聯絡下感情。
蕭賢蘭今年十六歲,上面兩個庶姐早已出嫁,她身為嫡女,必然要在京裡找個好女婿。蕭滄海雖是男子,但畢竟是皇後,各級命婦都要不時地進宮向他請安,雖然聊得不多,不過也足夠把朝中各個大臣的家事瞭解得十分詳盡,並不因為他的性別而忽略皇後的職責。
因此他對蕭賢蘭的婚事已有幾分把握,也透露給了蕭母,讓她考慮考慮那幾家人選,也可以私下去打聽打聽。畢竟蕭家這等身份的大族,議親總也要有一兩年的功夫。
只是對蕭子誠,蕭滄海卻不知該如何安排。朝廷上對他的風波暗湧,蕭滄海從血海腥波中走出來,怎會察覺不到其中的蹊蹺之處?這種敏感時期,他當然不能插手弟弟的前途。蕭家已經借他的勢走得太遠了,高出不勝寒,當以低調為主。至於蕭子誠的婚事,就讓大哥去決定吧。
楊靖與他閒聊道:“榮兒和健兒都挺喜歡子誠的。上次只是匆匆見了一面,今天倒看他挺有孩子緣。”
蕭滄海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