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的設計,艦身整體的重心高低是極重要的指標,大和號戰列艦水下部分的重量和原設計相比實際上並未減少太多,那些節省下來的重量都被用於加強下水防雷結構。現在的大和號戰列艦,水下防護能力方面,哪怕是用最保守的角度去估計,其現在完全能夠承受500公斤TNT的爆炸當量——而原設計只能抗擊400公斤。(注:真實歷史上的美國的依阿華級戰列艦隻能抗擊300公斤TNT的打擊,德國“原版”的俾斯麥級戰列艦要求抗擊250公斤TNT),防護能力大增。
而艦身上部建築,主要減重的部分是那些“無關緊要”的建築的承重結構。艦身一體化技術讓艦體幾乎每一個主要部分都參予了整體承重。
已經完工的大和號戰列艦的動力系統,其鍋爐、蒸汽輪機都是戰前從德國進口優質產品——為了搶在歐洲戰爭前交貨,這批動力系統原本是為了卑斯麥級戰列艦準備的,德國人將其挪用賣給了日本人。不光是大和號戰列艦,即將完工的另外三艘航母,使用的動力系統全是德國的進口貨。
這四個月來,李華梅在四座船塢來回轉移,主要做的事,就是將四艦的蒸汽管道進行一體化改造。這種改造可以大大提高軍艦最大功率工作的時間。
為了增強日本海軍的實力給美國人狠狠地放血,這一年多來日德之間秘密的軍事技術合作一直都在繼續進行中。
日本人透過《第二次英日同盟條約》,得到了英國人提供的3。7高炮和4。7英寸的高平兩用炮製造圖紙和設計技術,但一轉身,這些技術很快就交給了德國人和其進行技術交換交流,德國人則向日本人提供40毫米博福斯高炮和30毫米五管加特林機關炮的樣品和全套的設計圖紙。
為了提高日本人的實力,漢娜甚至還高價賣給了日本人一批優質的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