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部分

就要付出相當於6美元的資源和努力。如果市場希望企業以不變的價格增加這兩種產品的產量,而企業擁有的資源只夠擴大一種產品的再生產:

� 企業把它擁有的資源投在產品A上比投在產品B上多獲得1倍的產量。多生產1個單位的產品A,企業只需要付出相當於30美元的資源,而產品B需要60美元。

� 因此,企業擴大產品A的產量比擴大產品B的產量會多獲得1倍的利潤。

因此,在考慮收入貢獻額和成本負擔額時,企業應採用“附加價值”計演算法,�其中在銷售總額和成本中已經扣除了採購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製造附加價值”是普遍使用的術語。無論是在製造環節中,還是在分銷環節中,它都比“附加成本”更好。首先,只有顧客才帶來附加價值。製造企業和分銷商可以做的只是增加成本。其次,企業想知道的是,在這個附加成本中,哪些會轉變為價值,而帶來利益衝突和浪費的又有多少。但是,“附加價值”這個術語已經被人們普遍接受,改變它就顯得譁眾取寵。

�只要“利潤”相當於企業為從市場上獲得資金而必須支付的最低費用,無論它是否是“沉沒成本”,這都不是我們在這裡關心的問題——雖然在企業經濟學中,它是重要的問題。總之,我們介紹的計算方式沒有考慮這樣的利潤。傳統的利潤率在利潤流中也只是一個因素,即利潤流等於利潤率乘以營業額。兩種產品的銷售價格都是10�00美元,它們使用的原材料可能是相同的,利潤率也是相同的,即每個單位的產品為1�50美元。但是,如果一種產品的產量和銷售量是5個單位,而另一種產品只賣出了1個單位,那麼第一種產品的利潤就是另一種產品的5倍。這是基本的道理;但除非企業家採用的計算方式包括這兩個因素(例如杜邦公司對外公佈的投資回報計算方法),否則他們往往把這個道理置之腦後。在本分析中採用的所有概念和計算方法因此都是利潤率的計算方法,包括利潤率和營業額。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3章 收入、資源與前景(4)

企業在基本的計算中還應扣除不隨任何特定量的工作和生產活動的變化而變化的成本。這些是真正的固定成本——租金和不動產稅、保險費、維護費和服務資本,而服務資本是最重要的,它是已經投入的資金,因此無論銷售量或利潤額有多少,這筆費用都是要支付的(會計師和經濟學家一般稱這種成本為“沉沒成本”)。�當固定成本居高不下時,企業就需要採用單獨的成本分配方法——在後面,我將用具體的例子分析輪船運輸業務的成本負擔問題。

我們因此總結出以下定義:

� 純銷售額只是公司的銷售額減去原材料採購成本。

� 公司的總收入等於純銷售額減去固定成本(有些人稱之為“可分配收入”)。

� 某個產品的收入與公司總收入的比例關係相當於產品的銷售額(扣除直接和唯一由該產品引起的原材料和耗材的採購成本)與公司的純銷售額的比例關係。

� 某個產品的成本負擔額與公司總成本(減去原材料的採購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比例關係相當於由該產品引起的事務與企業中的這種事務的總量的比例關係。

� 純收入貢獻額當然只是產品的收入與產品的成本負擔額之間的差額。�

�只有當固定成本在總成本中只佔相對較小的一部分(大約低於20%)時,純收入貢獻額接近某個產品的利潤或虧損額。

�任何採用多產品收支平衡點分析(見上述騰施特勞赫和維利爾斯撰寫的著作)等方法的企業當然會採用這裡的計算方法計算貢獻係數。然而,這不是普遍採用的方法——雖然企業家應該瞭解這個方法,即使他們因它的複雜性而放棄採用它。� 貢獻係數(即產品隨產量的增減而創造收入的能力)是某個產品每創造出100萬美元的銷售額而貢獻出純收入的能力。當然,我們可以用公司總收入與100萬美元產品銷售額之比表示貢獻係數,或用具體的金額表示貢獻係數,即讓總收入增加一定的比例或金額而需要增加的銷售額。�如果用一種產品的產量替換另一種產品的產量,我們可以這個方法估算我們希望取得的成果。換句話說,貢獻係數假定總產量是保持不變的。即使有這樣的限制條件,它也只是一個粗略的近似值。由於它比較接近實際數值,因此我們可以在它的指引下認識到增加任何一種產品的銷售額的努力會對總體成果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什麼是事務處理

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