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離婚》、《貓城記》、《牛天賜傳》等作品中,進行了無情的暴露和批判,在其作品中充滿了濃厚的悲劇意識和批判精神。而在國勢艱危,全民抗戰的歲月,老舍自覺地放棄了自己的啟蒙立場。當他以一個國民的心態感受現實時,他真切地看到了國民性格的另一面,看到了被沙礫所掩蓋的真金。老舍作品氛圍開始變得明朗,主題開始變得昂揚,情緒開始變得樂觀,他自覺地努力發掘民族傳統的美德。在《大時代與寫家》一文中老舍非常動情地寫下了他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我看見一位傷兵,腿根被槍彈穿透。穿著一身被血、汗、泥浸透糊硬的單衣,閉目在地上斜臥,他的創傷已不許他坐起來。秋風很涼,地上並沒有一根乾草,他就在那裡閉目斜臥,全身顫抖著。但是,他沒有一句怨言,只時時睜開眼睛看看輪到他去受療治沒有。他痛他冷,他飢渴,他忍著,他等著!”這時,我們看到,老舍筆下的這一人物與他抗戰前筆下的那些市井人物是多麼的不同。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我的筆必須是炮,也須是刺刀”(2)

當然,我們也不得不說老舍所創作的很多通俗文藝作品藝術性不高,有些甚至是粗製濫造。對於這一點,老舍自己也有清醒的認識。他從來就沒有把這些抗戰宣傳品看成是多麼了不起的傑作。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對於老舍這樣一個嚴肅的作家來說,自己創作藝術品格的下落是多麼大的打擊,他內心又是多麼的痛苦。老舍曾在給友人的心中抱怨說:“寫這種東西給我很大的苦痛。我不能儘量地發揮我的思想與感情,我不能自由創構我自己所喜的形式,我不能隨心如意地拿出文字之美,而只能照貓畫虎地模畫,粗枝大葉地述說。好像已被塞緊而勉強要唱歌那樣難過。”1952年秋;老舍夫婦對於老舍致力於通俗文藝創作,當時也有許多作家有著種種非議。有的作家惋惜老舍在浪費自己的文學才能,有的作家則根本認為作家不應該去創作通俗文藝作品,通俗文藝永遠也不能產生偉大的作品。面對種種非議和疑慮,老舍一如既往。1939年12月,老舍在寫給老朋友陶亢德的信中表明瞭自己的觀點和態度:“我覺得我的一段鼓詞若能鼓勵了一些人去拼命抗戰,就算盡了我的微薄的力量,假若我本來有成為莎士比亞的本事,而因為亂寫粗製,耽誤了中國的莎士比亞,我一點也不後悔傷心。”

1945年8月,山城重慶終於迎來了抗戰勝利的訊息,老舍自是喜不自勝。因“文協”公務,同時《四世同堂》也尚未完稿,老舍並沒有馬上覆員,而是繼續留在重慶。但老舍的心情並不平靜,朋友們陸續離開重慶,每一次告別都引起情感波動。迢望北國雲天,那裡是他的生命之根,老舍心潮湧動,作《鄉思》一首以抒懷:茫茫何處話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

一代文章千古事,餘年心願半庭花。

西風碧海珊瑚冷,北嶽霜天羚角斜。

無限鄉思秋日晚,夕陽白髮待歸鴉。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老舍小傳

老舍(l899�2�3—1966�8�24),中國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1924年夏應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中文講師。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作。創作了《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三部長篇小說,奠定了他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回國後,先後在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授。這個時期創作了《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長篇小說。抗戰期間,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並一直擔任文協總務部主任一職。抗戰期間,以團結抗日為題材,積極進行文學創作,代表作品有《殘霧》、《四世同堂》(第一、二部)等。1946年3月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後,留在美國繼續從事文學創作。1949年12月回國。回國後,先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先後創作了話劇《龍鬚溝》、《茶館》等作品。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與老舍“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1966年受到“四人幫”殘酷迫害,於8月24日投湖去世。

複雜與多面

哦,你一隻大雕,你從哪裡來的?

你在這鉛鐵的天空裡盤飛;

這八達嶺也要被你佔了去,

築起你的窠巢,蕃殖你的族類?

聖德的鳳凰啊!你如何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