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災難結局悲傷。悲傷如同別的情緒一樣,也會疲勞,也需要休息。

以旁觀者的眼光看死刑犯,一定會想象他們無一日得安生,其實不然。因為,只要想一想我們自己,誰不是被判了死刑的人呢?

無聊感麻痺我們對於災難結局的注意力,阻斷我們的悲傷,驅使我們在眼前的過程中尋求消遣,從而疏通和保護了我們尚存的生命力。

13

習慣,疲倦,遺忘,生活瑣事……苦難有許多貌不驚人的救星。人得救不是靠哲學和宗教,而是靠本能,正是生存本能使人類和個人歷盡劫難而免於毀滅,各種哲學和宗教的安慰也無非是人類生存本能的自勉罷了。

許多民族的宗教都規定了為死者哀悼的期限。其實,沒有這些規定,哀傷也不會無止境地延續下去。荷馬告訴我們,尼俄柏在她的七子七女被殺盡之後,也曾經停止慟哭,飢餓使她端起了飯碗。

人都是得過且過,事到臨頭才真急。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上,仍然不知道疼。砍下來,只要不死,好了傷疤又忘疼。最拗不過的是生存本能以及由之產生的日常生活瑣事,正是這些瑣事分散了人對苦難的注意,使苦難者得以休養生息,走出淚谷。

“你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該忘就得忘,難道要記一輩子?”

我想起很久以前的這一段對話,不禁微笑了。如果生命沒有這樣的自衛本能,人如何還能正常地生活,世上還怎會有健康、勇敢和幸福?古往今來,天災人禍,留下過多少傷疤,如果一一記住它們的疼痛,人類早就失去了生存的興趣和勇氣。人類是在忘卻中前進的。

14

面對苦難,我們可以用藝術、哲學、宗教的方式尋求安慰。在這三種場合,我們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