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武之禍的其他二禍:一、下世紀(六)五七四年,北周帝國第三任皇帝宇文邕(號稱武皇帝)禁佛。二、九世紀八四五年,唐王朝第十八任皇帝李炎(號稱武宗皇帝)禁佛。但第二次沒有流血,第三次則道教以及當時盛行的其他宗教,如景教、襖教等,同受惡運。
在南中國,佛道二教沒有引起政治干預。二教在民間各自發展,各有相當成功。道教的五斗米派得到廣大群眾信奉。佛教則出現一位傳奇人物——釋法顯。
道教是中國宗教,經典在中國。佛教是印度宗教,經典在印度。而佛教派系之多和經典之多,在世界各宗教中,高居第一位。所以那時中國每一位高僧都盼望能到釋跡牟尼誕生的聖地印度,尋求原始經典。釋法顯是後秦帝國人,於上世紀(四)最後一年(三九九),從長安出發,經過西域蔥嶺,進入北天竺(北印度)。北天竺對佛經只有口傳,沒有文字記錄。於是再向南行,於本世紀(五)四○四年,即鳩摩羅什到長安的次年,釋法顯也到了中天竺(中印度),學習梵語梵文。六年後(四一○),釋法顯攜帶十一種佛經,從師子王國(斯里蘭卡)乘船返國,他本打算先去廣州,不料在海中遇到颶風,於四一四年,竟把他的船吹到廣州以北兩千公里外的牢山(山東青島)。牢山屬青州(山東青州)管轄,青州那時尚是晉帝國的領土,釋法顯無法回到後秦帝國首都長安,只好到晉帝國首都建康(江蘇南京)。釋法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外國留學生,而且最為成功和最有貢獻,當鳩摩羅什在北中國翻譯佛經時,釋法顯在南中國也翻譯佛經。
因為譯經的緣故,佛教對中國文化,有劃時代的影響,中國不但吸收了新思想——士大夫仍然在清談,但已改變了內容,從前是談老莊,現在則談佛。而且迫使中國的方塊漢字,第一次暴露出它的缺點:字彙貧乏和音節單調,梵文表達出來的很多事物,包括思想和意境,漢文往往不能表達。於是大量新創的字彙產生,如“菩提”、“涅槃”、“剎那”之類,純是梵文的音譯,為漢文注入新的血液。因譯經而創造出的新文體,即半文言半白話的混合體,對中國文字更是一個很大的衝擊,使得下世紀(六)之後,白話文終於脫離文言文而單獨出現。若干高僧不能書寫,只能口述,一些沒有受過官僚專用的文言文訓練的門徒,將他們的談論,用樸實的文體記載木來,遂成為一種格言式的“語錄體”。——這種語錄體以後被儒家學派廣泛採用,它的妙處是,只需要片段的言語就可造成一個學者,不必辛苦的去建立思想的和邏輯的謹嚴體系。
在言語上、中國人受方塊漢字的拘限,不能向多音節發展,而單音節必然的產生大量的同音字,大量同音字的漢字,只宜於用來書寫,不適合用來宣讀,而佛經是需要向聽眾宣讀的。形勢促使他們改用白話文外,又必須在音調上補救。前面所提到的那位為保衛士大夫門第而戰的沈約和他的朋友,根據梵語的啟示,為中國的方塊漢字,定出四聲——平上去入,中國言語在音調上遂比以前豐富。
十 東西方世界
四一○年(南燕帝國滅亡),西哥德部落攻陷羅馬城,屠殺焚燒,血流滿街,除基督教會財產外,劫掠一空。西羅馬帝國撤回駐不列顛佔領軍人援,盎格魯部落與撒克遜部落,乘虛侵入不列顛,建立七小王國,互相攻伐。
四二七年(北魏攻陷胡夏帝國首都統萬城),高句麗王國自丸都(吉林集安)遷都平壤,國勢全盛。與百濟王國、新羅王國,鼎立朝鮮半島,為朝鮮三國時代。
四三五年(北燕帝國滅亡前一年),匈奴汗國可汗阿提拉即位,所至焚掠燒殺,草木不生。歐洲大恐,西羅馬帝國尤甚,稱之為“上帝之鞭”。
四三九年(北涼王國滅亡,五胡十九國時代終),汪達爾部落在北非建江達爾王國。
四五五年(南宋皇帝劉義隆被弒後第二年〕。汪達爾王國攻陷羅馬城,大掠十四晝夜,擄走西羅馬帝國皇后公主以下三萬餘人。
四七六年(南宋暴君劉昱被殺前一年),西羅馬帝國亡。
四八六年(北魏帝國遷都洛陽前八年),法蘭克部落侵入高盧(法國),建法蘭克王國,改高盧為法蘭西亞,史學家稱墨羅溫。
第十九章 第六世紀
本世紀初,南朝南齊帝國亡於兵變。南梁帝國代之而起,又被內憂外患所迫,萎縮成為北朝的附庸。陳帝國又代之而起,割據局面遂到尾聲。北朝北魏帝國在民變中凋謝,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不久,東帝國被北齊篡奪,西帝國被北周篡奪。而北齊又被北局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