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當其衝的猛將便屬段煨,這位“涼州三明”段熲段太尉的族人,不愧其名門虎將的名號,國字臉、濃眉眼,氣度沉穩軒昂,那氣勢。竟直追張煌印象中的孫堅,那絕對是準萬人敵的強者。
雖然看上去似乎非常不好相與,但張煌卻知道段煨是日後董卓麾下將領中少數絕不搶掠百姓的、崇尚武德的將領之一,在他治下的百姓,安居樂業不亞於關東眾諸侯。
在段煨之後,目前董卓最器重的便是徐榮與胡軫二將,與段煨相比,徐榮與胡軫二將同樣是精於掌兵、御兵的將領,只是勇武不如段煨而已。
這三位。再加上目前還年輕的董卓的族人董越、以及董卓的女婿牛輔,便是日後董氏赫赫有名的“五重虎”,五位手掌數萬兵權的中郎將。
至於樊稠、郭汜、李傕、張濟這四位日後在董卓死後打著報仇旗號反攻長安,被朝廷百官罵做“亂虎”的將領。目前樊稠還未投靠董卓,郭汜、李傕二人甚至還在董卓麾下那暫時還未立號的精銳“飛熊軍”中摸爬滾打,唯獨張濟倒是已被董卓所重視,提拔在本部賬下聽用。
在宴席間。董卓在與張濟取得默契後,將張煌新的身份介紹給這幾位麾下愛將,以張濟的侄子張繡的身份。
而後的幾天。張煌也逐漸開始以張繡的身份在狄道城拋頭露面,因為真正的張繡早年夭折病故的關係,因此,董卓麾下計程車卒們倒也不知這其中的究竟。
此時正值隆冬,因此,儘管董卓的軍隊在狄道按兵不動,朝廷方倒也沒有追究,只是發書催促董卓在來年開春之後發兵,征討涼州叛軍。
這個時候的涼州叛軍,其實真正的首領乃是日後自號“河首平漢王”的宋揚,又名宋建或宗建,麾下有幾員心腹執掌著“湟中義從”,即王國、北宮玉與李文侯。至於邊章與韓遂,儘管他們掌握著數萬大軍的兵權,但實際上在涼州叛軍內並非是真正的掌權人,說白了,他們僅僅只是宋揚反叛進攻大漢的馬前卒而已。
軍伍之中的年關,無非也就是喝酒吃肉慶祝一番而已,沒有其他什麼花樣,更別說新年過後,董卓與李儒便立馬開始對涼州叛軍的征討事宜。唔,更準確地說是如何在涼州叛軍以及大漢朝廷兩者對峙局面中儲存己方的力量。
中平二年正月,董卓首先對駐紮在狄道以北的西涼叛軍展開偵查,並陸續在東南方向的白石山駐紮軍隊。想來董卓可以不在意丟掉狄道以北的大片隴西郡地盤,但這也是他的底線,他不可能再拱手讓給叛軍更多的地盤,畢竟眼下他的勢力更多還在隴西郡,並沒有擴充套件到三輔、司隸等地。
涼州叛軍的主要構成,總共分為三部分,其最重要、最核心的存在,無疑就是“湟中義從”,其二是由湟中義從所領導的邊境以羌人部分氏族比如小月氏人等羌人、胡人,這兩者大約佔據整支叛軍的四成左右。而剩下的六成兵力,則是由叛軍所俘虜的原金城、武威、漢陽三郡的漢族士兵以及收到脅迫的當地百姓所組成。
除湟中義從外,邊章與韓遂統帥著多達八成的西涼叛軍,但是他們的人身安全則由湟中義從以及其首領北宮玉、李文侯負責,說白了就是受到後者的監視。
說實話,此時董卓麾下的隴西雖然僅有兩三萬守軍,但是別忘了他跟隴西郡西側的兩個羌族大部落交好,分別佔據著大片領地的百頃氏與武都氏,都十分傾向於幫助董卓這個本身就具有一半羌人血統、並且平日裡豪爽好客的漢人,毫不誇張地說,董卓單憑自己的面子便能從兩個羌族大部落得到至少三萬人以上的兵力支援,再加上他郡內的守兵,說實話要將西涼叛軍堵死在隴西郡並不成問題。
關鍵在於,他並不想這麼做,他並不想為了對他防範甚深的朝廷而損失兵力。
正因為如此,儘管董卓已陸續在白石山增派了守軍。但卻始終沒有主動出擊去找邊章與韓遂的麻煩。這份姑息與縱容,讓此時駐紮在大夏縣的邊章、韓遂二人頗為詫異。
“那董仲穎竟不出擊?”
邊章、韓遂二人的確很吃驚。
他二人長久以來都在金城郡任職,因此時而會聽聞隔壁的隴西郡出了一位名叫董卓的豪傑,這個男人可以帶著二十幾人偷襲與他敵對的羌族部落的王帳,讓羌族人蒙受巨大的損失;但也可以設宴招待與他友善的羌族人,哪怕屠盡家中的牛羊作為宴席的菜餚。這份勇武豪爽,叫與隴西接壤的許多羌族部落又愛又恨,爭相與董卓結交。
而如今,他邊章、韓遂二人率領數萬大軍攻入了隴西郡,侵佔了董卓一半的領地。若是之前董卓在河東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