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6部分

之間的關係,加上東三省工礦業大規模發展中確實需要很多礦工,適當還是可以透過發放勞工證的方式,解決這些朝鮮難民在東三省臨時就業的問題。

《韓清通商續增條約》對日本來說已經是英法介入協調的結果。也是日本在不放棄《乙巳保護條約》的基礎上所能爭取的最優結果,日本國內還是爆發了極大規模的抗議。國民以此為恥,日本陸軍部也乘機喧譁。要求政府加強陸軍建設,確保對朝鮮半島的殖民統治。

此時流行於日本的觀點是“海權固然重要,陸權亦是維持統治之根本”、“日本已經有強大之海軍,但陸軍還需要繼續努力”,特別是日本工商業界和財閥勢力對日本陸軍之孱弱更是極度不滿,朝鮮半島是日本最為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如果連朝鮮半島都保不住,日本工業必將衰落”之類的論點更是喧囂一時。

事實確實如此。

問題是在整個國際世界中,日本金融業的實力還很弱小,根本不能有效的投資朝鮮半島。特別是朝鮮半島的工礦業,而朝鮮也很難繼續支撐日本工業的發展。…;

同樣對遠東財團而言,想要進一步打擊日本工業對中國的廉價銷售態勢,首先就要威脅日本在朝鮮廉價收購工業原料的源頭問題。

雖然日本取代清政府成為朝鮮宗主國已有十六年的時間,但在這些年中,在《韓清通商條約》的保護下,華商依然佔據著朝鮮外貿的主流,外國洋行也利用這份條約控制著朝鮮外貿,大量的商品都是從上海、天津湧入朝鮮,而不是從日本。

日商真正徹底擊潰華商。控制朝鮮一切經濟、貿易命脈則是在1918年之後的事情,隨著朝鮮關稅大幅度的提高,僅仁川港口一地,朝鮮自中國的進口總額就從每年1100萬日元急劇下滑到162萬日元。

從主導中朝貿易的仁川港的資料來看,日商主導的是朝鮮國際貿易的出口權,而華商主導的是朝鮮貿易的進口權,換而言之,白銀流入朝鮮是日商說了算,白銀流出朝鮮是華商說了算。朝鮮從中國購入的商品主要是絲綢、藥材、茶葉和其他各種雜貨。而日本從朝鮮購入的主要是棉花、糧食、煤礦、鐵礦之類的工業原材料。

只要繼續保證新的《韓清通商續增條約》的有效性,隨著遠東財團開始強有力的向朝鮮半島發展,華商主導朝鮮貿易命脈將會是日本在短期內難以扭轉的問題。

為此,在1907年的遠東財團年會中,朝鮮商貿投資和東三省農產品深加工業就成了兩個重大議題,這兩者實際上是一個議題,隨著瀋陽到丹東的鐵路即將在明年3月份修通,以及新義州成為新的清租借區,在丹東和新義州開發農產業深加工業將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東三省農產品加工業正在快猛的發展中,大豆、甜菜、棉花、小麥是四大主要方向,特別是甜菜的深加工崛起速度極快,這是因為日本的製糖業主要依賴從南洋進口甘蔗和粗糖,成本很高,而東三省自身就有大量的蔗糖工業的原材料基礎後,東三省製糖業就有了極高的市場空間,在成本、利潤和市場方面都相對日企擁有絕對的優勢,甚至能利用《韓清通商續增條約》向朝鮮大量銷售。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工業的根本都是金融業,當東三省採用了一種極端策略迅速開啟了金融業的擴大化,增加了本地的貨幣供應,工業發展就變得難以遏制。

東三省的貨幣供應規模其實是非常龐大的,在過去兩年裡,東三省的貨幣發行規模達到了5億銀圓總額,約合5千萬英鎊,似乎不多,其實很多。

這是銀本位的5億銀圓。

這不是政府印鈔機的效率和產能決定的,而是白銀流入規模決定的,這意味著東三省至少存在著1。75億銀圓的保證金,單純從貨幣的角度來考量,這個規模其實是很驚人的。

在過去的十年中,日本銀圓的發行總量也不過四千萬,最高的一年是1906年的7百萬枚,雖然說日本採取了金本位,銀圓發行本身主要是用於對朝鮮、中國、東南亞的貿易,但以此為類比,東三省的銀圓供應總量就過於誇張了。

東三省之所以能發行這麼多的銀圓,1/3的因素來自於東北大豆的外銷,1/3的因素來自於外資的湧入,1/3的因素是靠國際借貸、本土白銀儲量等等,比如說東三省光是鐵路借款就高達2300萬英鎊,除了列車是從國外購買,其他包括車廂、鐵軌、水泥、枕木、石子、勞力、土地等等開支都是銀圓在本地購買。…;

在過去的兩年中,東三省的工業人口增長是非常快的,這種增加還是比較初級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