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後,把他餓死了)的弟弟田假為齊王(第二個)。田榮後來又把田假滅了,立了自己哥哥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第三個)。項羽入咸陽,分封天下,又把田市改封為膠東王,另封齊將田都為齊王(第四個)。田榮趕跑了田都,不讓侄兒去膠東,但田市怕項羽,還是去了,田榮一氣之下殺了侄兒,自立為齊王(第五個)。田榮當齊王不久,又讓項羽滅了,他的弟弟田橫又立田榮的兒子田廣為齊王(第六個)。這時,酈伯伯見到的齊王是田榮的兒子、田橫的侄子,但權力基本在齊相田橫手上(後來韓信滅了齊王廣,田橫自立為第七個齊王)。齊王的座位不好坐,外面砍,自己人也砍,天下###如此。不過,齊王一直還是田氏在做,說明田氏的宗族力量還是很強大的。
酈生勸齊王的話,都是老生常談,還是分析項羽、劉邦的為人如何,然後再把最近的攻守形勢描述一番。總之,項羽有兩大毛病:一是背主,二是吝賞,劉邦則恰恰相反,舉義旗,分田地,而且現在勢力擴張……和隨何遊說九江王的版本基本一樣。看來,漢王已經有了統一的宣傳口徑,不停地打廣告,強迫記憶,於是大家都知道“送禮就送腦白金,投降就降劉亭長”。
這時,齊正屯兵歷下(今濟南歷城)防禦韓信、張耳,承受了一定的壓力,既然劉漢王的廣告做的這麼好,就撤了歷下的防備,準備簽訂和平友好條約。韓信一看酈伯伯遊說成功,也準備罷兵。這時,出來一個叫蒯徹的辯士,讓酈食其不僅功虧一簣,而且連老命都搭上了。
辯士都是優秀的心理學家,蒯徹直接從韓信的私心深處下藥:“韓將軍你受命攻齊,漢王派使者到齊遊說,也沒下檔案通知你停止進攻啊。酈老頭一通忽悠,天天好吃好喝還有美女陪著,就拿下齊七十餘城。你呢,辛辛苦苦打了一年多,才拿下趙五十餘城,年底考評,可是憑業績哦。咱帶這麼多人,還不如老頭子一個人的功勞大,羞也羞死了。”韓信對立功受獎最在乎,於是正好趁齊防備鬆懈,殺過了黃河。
次年(公元前203年)十月,韓信襲破歷下,揮兵臨淄。齊王一看,酈老先生言而無信,學習項羽好榜樣,把老伯伯給煮了。
後世認為,韓信求功心切,破壞了酈食其的和平談判成果,讓酈先生死於鼎鑊,為自己也埋下了禍根。這件事如果追究責任,劉邦應該負首責,既然派酈生勸和,就應該命令韓信待命,伺機再動。至於劉邦沒有明令韓信停止攻齊的原因,一則可能是因為通訊落後,溝通不到位,這是最善良的推測;二來可能是因為劉邦考慮到,田氏力量強大,酈生談判的結果是什麼?齊舉國投降?不可能,結果也只能是建立統一戰線,共同對付項羽。以齊的戰略位置,留著這麼一個隨時可能反水的同盟軍,不如找機會徹底幹掉。可以肯定,韓信的行為,劉邦內心是相當滿意的,因為這個結果是劉邦利益的最大化。至於犧牲了酈食其,反正黑鍋有韓信揹著,劉邦得了齊地,又抓住了悍將韓信一根小辮子,賺大發了。帝王心,海底針。
txt小說上傳分享
楚霸王示怯
漢王引兵渡河,復取成皋,軍廣武,就敖倉食。
項羽下樑地十餘城,聞成皋破,乃引兵還。漢軍方圍鍾離昩於滎陽東,聞羽至,盡走險阻。羽亦軍廣武,與漢相守。數月,楚軍食少。項王患之,乃為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羽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只益禍耳!”項王從之。
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資治通鑑》中華書局版第342頁
以前看過一篇題為《最恨世人罵襲人》的文章,標題很吸引人,翻案文章也確實比較醒目。讀《通鑑》,說《通鑑》,銳圓今天也有做翻案文章的興頭。罵劉邦是流氓,贊項羽是貴族,但歷史翻到這一頁,流氓很有風度,貴族反而很下三爛。
兩軍陣前,能勝則勝,不能勝則退,不能退則降,把人家老爸綁在那裡,要油炸要清蒸,這算什麼?這不是戰爭行為,而是刑事犯罪,觸犯了刑法。
劉邦對這種下三爛的招數很熟悉,不正面回招。不過劉邦的“幸分我一杯羹”這句話,還是激起了一些公憤,惹了不少人的謾罵和攻擊。劉邦這個大流氓,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