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船、漁船。
荷月這幾天也沒回家,她不放心家裡,調了許多手下的兄弟保護兩個姐姐,還給桐月跟梅月拿來幾隻鳥統用來防身。這還不算,她甚至讓人在房子底下挖了地窖。
桐月看他們如此緊張,以為這必是一場惡戰。她沒有料到的是,戰爭僅僅兩個時辰就結束了。還是在她睡覺時。
倭寇是在黎明時分登陸的,還沒上岸就被哨兵發現了。那些偽裝成漁民、商戶、百姓的官兵、民兵呼啦一下全圍上來,與倭寇死拼。
這股倭寇只有二三百人,但他們紀律嚴明、分工有序,戰鬥力卻不容小覷。他們這邊付出了一百多人傷亡的代價才打敗這種這股倭寇。其中荷月殺敵最多,立功最大。
倭寇被成功擊退,大大振奮了民心,全城民眾歡欣鼓舞。他們對這個新任知府愈發信任和敬重。荷月也愈加受士兵們看重。她每日裡趾高氣揚地走來走去,對幾個手下呼來喝去,桐月看著就想笑。
接下來是論功行賞,說到這個,又是一大難題。江星月來之前就知道明州知府絕對不是個好差事,否則輪不到她這個沒有背景的人來當。但她也沒想到,情況會遭到這個地步。倭患匪患橫行不說,州府的財政也糟到極點。明州近海,田地不多,百姓多以打漁魚和經商為生。但近幾年來由於倭寇的肆虐,海上貿易幾乎是禁了。打漁的也只敢在近海打撈。民生凋敝,哪裡收得上稅?再加上前幾任知府的搜刮,百姓早已窮困不堪。江星月也不忍心再去增加稅收。江星月最後只得把繳獲的戰利品分給有功之人,另外,她又拿出半年的俸祿當撫卹金給此次作戰中傷亡士兵的家屬。其他官員見她如此,於是上行下效,也分別捐出自己的俸祿。
此次抗倭事件影響十分巨大,它不但調動了官兵和百姓的積極性,增加了明州百姓對官府的信心。也讓江星月看到了民眾的巨大力量。
跟上次捉匪事件一樣,依靠百姓才是最好的出路。且不說官兵的戰鬥力如何,單是他們的人數就遠遠不夠。
她和她的幕僚最後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積極鼓勵百姓參戰。
首先,她主動減輕賦稅。其次,是設定獎勵。但凡能改良武器、提前探知倭寇海盜訊息的人都有重賞。另外,她以還用金銀當靶子,不論官兵還是百姓,射中者即可得到金銀。最後一條極大的調動了百姓的積極性,明州城中,不論男女老少,個個爭相練習射箭。
連桐月和梅月也跟著荷月練習起來。荷月如今也春風得意,如魚得水。她的個子長得飛快,如今已經超過了兩個姐姐,而且還有往上竄的架勢。她的臉被海風和日頭吹哂得黑裡透紅,一雙黑眼珠湛湛有光,說話聲音爽利,走起路來腳下生風。
桐月也不大管她了,她發現荷月這人,只要精力有處發洩,她就不用惹事。
她把家裡的事交給梅月來管,自己專心致志地去做生意。最近一段時間,明州的市場在迅速復甦,海禁也在逐步開放。陸上的生意,海上的生意,桐月兩手一起抓。生意最好時,說是日進斗金都不誇張。
不到一年的時間,她已積累萬金,手下有夥計七名,並有了兩艘船隻。
這一年來,她與不少海外的商人互通有無,積攢了不少海外貨物,這些貨物在本地賣不上大價錢,她決定押送這批貨物去京城一趟。
荷月一是不放心,二是也想去瞧瞧熱鬧,就要跟著一起去。
桐月一想,也就答應了帶她同往。
江星月聽說她要去京城,沉吟片刻,道:“也好,你此次回京,一是做生意,二是打探一些訊息,三是幫我打點一下。”說完,她命人呈上禮物清單,那是送給朝中各級官員的禮單。桐月心中苦笑,官場的規矩就是如此,江星月身處其中也不得不如此。
她說道:“你放心,我會辦好這兩件事的。”
兩人密談了半個時辰,桐月才告辭離開。
桐月此次回京,帶了幾個機靈的夥計,一個打量雜役的僕人。剩下的就是荷月的人了。她帶來了十來個身手不錯的兄弟。桐月認得這些人多是街上的地痞流氓,還有幾個是水賊的嘍囉。她起先有些不待見這些人,後來一接觸,發現他們多是因生活所迫淪落至此,而且也沒作過什麼大惡。而且,他們還有不少優點,比如心思靈活,善於應變等等。這些人也知道桐月不怎麼待見他們,一般情況下都不往她跟前湊。不過,有一個人例外。這個人叫李江,他在這夥人中年紀最大,二十七八歲了。混混中的老油條,膽子不大,但臉皮極厚。桐月哪怕不理他,他也喜歡往上湊。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