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8部分

工農小資產階級的政權,而是一切贊成抗日又贊成民主的人的政權,是幾個革命階級聯合的民主專政。”'《中共中央檔案選集》第12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63頁。'

2月10日,中其中央在給八路軍、新四軍關於戰略方針問題的批示中,重申了執行2月1日決定的重要性,要求八路軍、新四軍將華北、華中化為民主的抗日根據地。3月6日,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的指示中進一步指出:“在抗日時期,我們所建立的政權的性質,是民族統一戰線的。這種政權,是一切贊成抗日又贊成民主的人們的政權,是幾個革命階級聯合起來對於漢奸和反動派的民主專政。”'《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741頁。'

還提出政權人員分配,共產黨員、非黨左派進步分子及中間派,應各佔1/3。並對選舉政策、施政方針等作了明確的規定。中共中央的上述指示和政策,為各敵後抗日根據地民主政權的建設指明瞭方向。

陝甘寧邊區是抗日戰爭時期全國民主政治的榜樣。在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直接領導和關懷下,陝甘寧邊區在民主政治和政權的建設上,取得了偉大的成績,被譽為模範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從而為各敵後抗日根據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各敵後抗日根據地以陝甘寧邊區為榜樣,加強了抗臼民主政權的建設。晉察冀邊區於1940年進行了普選運動,選民佔公民的70%以上,中心地區(如平山、靈壽等縣)達90%以上,民主選舉產生了由邊區到村級的各級抗日民主政權。在此基礎上,邊區政府頒佈了20條施政綱領(簡稱“雙十綱領”),對各級抗日民主政權的組織原則和任務、人民群眾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其他具體政策都作了明確規定,使根據地的施政工作有章可循。晉冀豫、冀魯豫邊區從1938年間至1939年夏,由初步民選產生了各級抗日民主政權。

1940年8月成立“冀太聯辦”之後,實行普選,建立各級政權,並制定了各種施政條例,使根據地的各項建設工作走上軌道。晉綏根據地於1940年2月1日成立了晉西北行政主任公署後,頒佈了施政綱領,接著對各級抗日民主政權進行了整頓。與此同時,在山東及華中各抗日根據地也開始大力開展抗日民主政權的建設工作。

二、敵後抗日根據地的經濟建設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是在交通不便,經濟落後的農村地區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根據地內的經濟,是以分散的、落後的小農經濟為主體的自然經濟。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嚴重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加之戰前連年軍閥混戰,天災頻繁,使農業生產長期處於衰落的狀態,人民的生活異常困難。同時,根據地不僅長期處於敵人的封鎖和包圍之中,而且經常直接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殘,農田被破壞,房屋被燒燬,耕牛、農具、糧食等生產和生活資料被搶走,經濟遭到極大的破壞。在這樣的地區建文和發展抗日根據地,並使之成為支援民族解放戰爭的戰略基地和抗戰的堅強堡壘,必須迅速恢復和發展經濟,培養持久抗戰的物質基礎,以保障戰爭供應,改善人民生活,調動人民群眾的抗日積極性。據此,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各敵後抗日根據地加強抗日民主政權建設的同時,大力進行了經濟的恢復和建設工作。

(一)發展生產事業

發展生產,以農為主,重視多種經濟,是敵後各抗日根據地發展經濟的一項基本方針。農業是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基本生產事業。各敵後抗日根據地的經濟建設首先是發展農業。

為了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各抗日民主政權積極創造各種條件,制定了減租減息,廢除高利貸和苛捐雜稅等政策,以調動廣大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中,提出停止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以減租減息作為抗日戰爭時期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基本政策。

1939年11月,中共中央又發出《關於深入群眾工作的決定》,指示在八路軍、新四軍活動區域,“在經濟改革方面,必須實行減租減息廢止苛捐雜稅與改良工人生活。凡已經實行的,必須檢查實行程度。凡尚未實行的,必須毫不猶豫的立即實行。”'《中共中央檔案選集》第12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91頁。'

1940年2月,《中央關於目前時局與黨的任務的決定》進一步指示:“要認真實行減租減